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十八岁犯寻衅滋事罪怎么判

十八岁犯寻衅滋事罪怎么判

时间:2025-04-27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4914

一、十八岁犯寻衅滋事罪怎么判

对于寻衅滋事行为,若其尚未达到犯罪程度,应处予五日至十日之间的拘留处罚,同时可并处罚款,具体金额为五百元以下;

然而,若该行为的情节较为严重,则应给予十日以上但不超过十五日的拘留惩罚,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如若寻衅滋事行为已构成犯罪,则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寻衅滋事罪的成立,必须具备行为恶劣、情节严重或导致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条件。

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仅能视为一般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能不能并处罚金。

二、骂人判寻衅滋事罪怎么判

寻衅滋事罪的法定刑因案情而异,通常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如果在实施寻衅滋事行为过程中致人轻伤的情况,可以按照寻衅滋事罪这一罪名进行定罪量刑。

然而,若涉及受害者达到重伤级别,由于《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刑期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之下,寻衅滋事罪的刑期显得较为轻微,因此应将其归类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范畴,并判处相应的刑罚,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之上,还需考虑寻衅滋事的次数、伤害后果、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从而增加刑罚量,最终确定基准刑。

具体而言:

(1)每增加一次寻衅滋事行为,可增加一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每增加一次纠集他人共同寻衅滋事的行为,则可增加六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2)每增加一人受到轻微伤的程度,可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刑期;每增加一人受到轻伤的程度,可增加三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3)每增加一人因寻衅滋事引发精神失常的情况,可增加六个月至一年的刑期;每增加一人因寻衅滋事导致自杀并造成重伤、死亡的情况,可增加一年至二年的刑期。

(4)每增加5000元的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金额,或者每增加10000元的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金额,均可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刑期。

(5)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可能需要增加刑罚量的情形。

此外,如果是纠集未成年人参与寻衅滋事的案件,那么在量刑时还可以额外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作为考量。

以上是十八岁犯寻衅滋事罪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

    中国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以及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处罚。根据不同情节的作弊行为,可以采取取消成绩、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等处理措施。同时,《刑法修正案(九)》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组织作弊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等处罚。文章还详

  •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伪证罪的严重后果以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伪证罪对国家司法秩序和当事人权利造成严重危害,其认定需区分与非罪的界限、与诬告陷害罪、包庇罪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只有在特定情形下,如伪证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等,才应追究刑事责任。

  • 吸毒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行为

    吸毒行为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措施。吸毒行为不被视为刑事犯罪行为,但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拘留和罚款。对于吸毒成瘾人员,可责令接受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适用于特定情形,期限为二年。怀孕或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未成年人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该罪行包括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此外,还包括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等情形。行为人使用暴力导致严重后果的,可构成妨害公务罪。法律依据为《刑法》第277条。摘要中提及

  •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 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