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根据《汉书·陈宠传》的记载,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西周的借贷契约被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坚持德治、排斥法治。
抛弃传统、尽采西说。
《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
《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
《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西汉文帝废除了肉刑,以减轻刑罚。
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根据《唐律疏议·贼盗》中的记载,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即使遇到赦免,仍需要迁居外乡。
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按照罗马私法,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私人利益案件的审理,这是保护私权的法律手段,相当于后世的民事诉讼。
直到1875年司法改革前,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的并列一直是英国司法的显著特征。
在法国,判例从来不被作为正式法律渊源,对法院判决无拘束力。
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大陆法系倾向于职权主义,法官在诉讼中起积极主动的作用。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在进口特种钢材合同问题上的讨论。双方可以选择适用其他法律,格式合同只是建议性文本,可经双方协商修改和补充。贸易术语和公约可以同时适用,贸易术语主要解决交货责任、费用及风险划分等问题。
信用卡消费过程中,持卡人甲、银行乙以及百货公司丙之间的法律关系及问题。甲可在丙处凭信用卡消费,消费款项由乙支付,甲与乙间形成借款合同关系,乙与丙间存在委托合同关系,甲与丙间则为买卖合同关系。丙不得请求甲支付消费款项,若乙不向丙付款,丙可主张违约责任。
2012年12月,某公司对县税务局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及在12月30日前缴清税款的要求极为不满,决定撤离该县,且不缴纳税款。县税务局得知后,责令该公司在12月15日前纳税。当该公司有转移生产设备的明显迹象时,县税务局责成其提供纳税担保。公司据此
2011年7月5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