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扶养 > 遗赠扶养协议怎么撤销的

遗赠扶养协议怎么撤销的

时间:2025-03-01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5403

一、遗赠扶养协议怎么撤销的

当你想要取消一份遗赠扶养协议时,你得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和走一些正规的程序!翻脸的理由必须得是合法的,比如说被抚养的那个人以后不需要你再负责了,或者是你自己也没法坚持下去了等等。

抢救这个协议的程序你得按规矩来,可能要找个法官听听你俩的说法,或者你们自己商量出个统一意见。

当废除这个协议时,你得特别小心地保护好那个被抚养人的权益,保证就算撤销了他/她也能过上基本的生活。

另外,如果因为撤销协议而牵扯到了财产的归还或赔偿问题,那就得看具体情况和你所遵守的法律规定来决定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二、遗赠扶养协议怎么签订才有效果

各位看官,咱们得知道,遗赠扶养协议是个专门的概念,它的生效可是有好几个条件要满足的呢。

首先,这个遗赠人得有遗嘱能力,没这个,咱们就没法开始谈这个协议。

接下来嘛,如果这个遗赠人生理上不能工作,又没有生活收入,那他可得留出必要的遗产份额给自己用。

另外呀,遗嘱呀还是要按照法律规范来书写才行,不然就是无效的咯。

当然了,接受遗赠的人也得符合一些限定条件,比如说,他不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员,而且还得在遗嘱正式生效的那时候还健在呢。

最后,这个接受遗赠的人还必须不能失去享受遗赠权利的资格,而且遗赠给他的财产还必须出自遗产。

所以,只有每个环节都过关了,我们的遗赠扶养协议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三、遗赠扶养协议怎么签订合同

遗赠扶养协议,这个东西你知道吗?这其实就是个代办养儿防老的合同,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会在他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财产都交给另一个人管着,另外那个人答应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他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照顾。

想要签这种协议,我们做父母的得先明白我们各自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享有的权益,总的说来,这些信息里包括了财产到底是些什么具体的东西,能不能送出去,怎么送,怎么养,合同什么时候开始生效,什么时候结束等等。

为了让大家都清楚明白,我们可以请个律师帮我们起草这份合同,保证每句话每个字都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也能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真实想法。

等我们都觉得没问题了,就可以找个时间,或者找个代理人,亲自在合同上签字,最好再找个证人在旁边看着。

只要签过字,这个合同就正式生效了,我们每个人都得留一份备份。

如果涉及到房子之类的大件财产,可能还需要去做个公证或者登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遗赠是有效的,也是可以执行的。

以上是关于遗赠扶养协议怎么撤销的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可以与法定继承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吗?

    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问题。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而可以是公民或其他集体所有制组织。协议具有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双方需严格遵守。若一方违约,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包括执行申请是否受理、法律效力与强制执行、抚养权的强制执行范围、强制执行的限定与保护、保证严肃性与强制力以及倾听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文章指出,法院应当立案受理抚养权强制执行申请,被执行人需履行交出子女义务,同时法院应注意保护未成年

  • 变更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

    非婚生子女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刘某与孙某共同育有一子,但因孙某患有精神疾病且其母亲年迈多病,无法继续抚养孩子,而刘某生活稳定且有丈夫愿意共同抚养孩子,所以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法院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支持了刘某的请求。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法律保护

  • 婚姻关系的合法性

    中国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男女双方必须登记结婚才能成为合法夫妻。在遗产继承方面,配偶、子女和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未登记结婚的人不是合法配偶,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然而,根据《婚姻法》的特殊条款,对于与

  •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条件
  •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双方应具备什么条件
  • 答辩人就被答辩人王____起诉我离婚一案,提出以下答辩意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