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没有注册商标的产品可以加盟,这并不违法,但也意味着这些产品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商标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只有通过注册商标才能保护这种权利。如果某个产品的商标已经被他人注册,其他人就不能再使用该商标。因此,加盟店也无法使用该品牌。为了保护品牌发展,建议事先注册商标。但即使进行了注册,也不一定能成功注册。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
根据该条例,除了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特许经营合同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3年,除非被特许人同意。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续签特许经营合同时,不适用前款规定。
商标权穷竭抗辩的条件及其限制,包括合法投入的要求、告知来源的义务以及保障质量的要求。同时,为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当事人应密切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加强自身产品的商标标识管理,并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对商标注册申请和侵犯
售假与商标侵权的区别。商标侵权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等行为;售假产品则指冒用其他品牌名称进行伪造或质量低劣的产品。法律对于这两种行为有不同的处罚措施,包括赔偿、罚款、责令改正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
福建省某市德源轴承有限公司与卢某华及其相关公司在轴承产品上的商标使用争议。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认为德源轴承公司的商号并不构成对卢某华注册的“德源”商标的不正当竞争,因为缺乏证据证明其商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显著性,同时消费者能够区分两
产品授权书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问题。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授权书并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被许可人使用注册商标生产产品时,需遵守监督商品质量、标明被许可人名称和商品产地等要求,并进行商标使用许可备案。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