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店在使用商标方面具有使用权,但是不能转让该商标,只能由加盟者进行使用。
商标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允许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根据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被许可人只获得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该注册商标的权利,而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仍然归属于注册人。
商标许可基本形式包括独占使用、独家使用和普通使用三种。
独占使用许可形式是指许可人将注册商标的使用权授予一家被许可人,在许可合同有效期内,许可人放弃自己依法享有的商标使用权。
独家使用许可形式是指在许可合同有效期内,除商标许可人自己使用外,只授予一家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普通使用许可形式是指许可人可以将被许可商标许可多家使用,同时商标权人自己也可以使用该商标。
许多采用加盟连锁经营方式的企业通常采用普通使用许可,即将商标提供给多家加盟商使用,以快速扩大经营并提升商标价值。
由于商标本身的创新价值不高,更多体现为具体使用商标企业的商誉和信用,因此若企业希望独占使用商标,则可能选择洽谈商标转让的方式直接获得商标所有权。商标许可与专利许可形式不同,普通使用许可是商标许可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即使是普通使用许可,被许可方同样需要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领域内排除竞争。如果商标权人在同一区域同时许可多家使用商标,必然会影响被许可人的利益。在普通使用许可形式合同中缺少对商标权人的必要限制,被许可方面临法律风险。必要的限制包括商标权人不得在特定区域、时间、领域许可第三方使用商标,以及商标权人在特定区域、时间、领域自营的限制。
(1) 合同当事人及法律风险
被许可商标必须是注册商标,许可人必须是注册商标的所有人。根据相关规定,使用药品、医用营养食品、医用营养饮料和婴儿食品商标的,被许可人需要提供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证明文件;使用卷烟、雪茄烟和有包装的烟丝商标的,被许可人需要提供国家烟草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如果被许可人是我国以外地区的,不需要此类文件。如果合同当事人不符合相关规定,属于不具有法定资格的主体不适格,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2) 超范围许可的法律风险
被许可人使用许可商标的商品或服务应当与该商标被商标局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相一致,不得超出商标局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一旦超过范围许可使用,被许可人超范围使用商标,可能侵犯他人的商标权,被他人追究侵权责任。许可方同样面临合同无效、违约等法律风险。
(3) 商标使用不当的法律风险
根据规定,一些被许可人为避免商品被认为是贴牌产品,而隐瞒实际的生产人名称和产地,这种对商标的不当使用将导致行政法律风险和民事法律风险。根据法律规定,被许可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被许可人限期改正,收缴其商标标识,并可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被许可人违反商标许可合同的正常使用商标义务,将面临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风险。
(4) 许可合同备案及法律风险
《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将其商标使用许可报商标局备案,由商标局公告。商标使用许可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通常认为,商标许可合同备案并不是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生效的条件,仅仅是程序要求。但商标许可合同没有进行备案,不能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标权人将商标转让,新的受让人可能排除被许可人使用商标的权利。因此,没有进行备案虽然不影响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同样给被许可人造成法律风险。
双方基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资源优势,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实现长期稳定的金融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产品设计、财务咨询服务和其他业务合作,并确立了合作机制、信息通报制度以及保密义务等规定。双方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业务创新,共同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金融
新《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合伙企业主要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两种类型,前者由普通合伙人组成,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认缴出资额。此外,合伙企业具有由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双方基于长期合作、相互信任、互利互惠的原则,为市场营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伙宗旨、经营项目和范围、合伙期限、出资额、方式、期限、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入伙与退伙、合伙负责人和其他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禁止行为、合伙终止及
《合伙企业法》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等主体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合伙企业解散的多种情形,包括合伙期限届满、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等,并涵盖了法定人数、合伙目的实现与否等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