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排放标准如下:第一类区域为日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适用范围包括混合居住及商业、工业活动场所;第二类区域为日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适用于纯粹的工业区域;第三类区域为日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主要针对城市主干道两侧以及穿越市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七条
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和其他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应当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修订。
第七十条
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劝阻、调解无效的,可以向负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报告或者投诉,接到报告或者投诉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二、噪声工作岗位怎么判定
噪声限制标准与噪声暴露持续时间以及强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性。
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相关法规,我国对噪声职业暴露实行了严格的限值制度。
即每日累计接触噪声8小时的最大允许声级为85分贝;4小时以内为88分贝;2小时为91分贝;1小时则达到94分贝;30分钟以内上限为97分贝。
换言之,若每日接触时间不超越20分钟,那么噪声强度低于97分贝便足以满足要求。
需特别留意的是,噪声含量未超出标准设定范围并不代表该环境中就缺少噪声污染。
关于噪声岗位的认定,当前国家尚未出台明文规定,但普遍观点认为,若噪声强度低于80分贝即可视为噪声作业环境(无论在何种工作时间段接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常见的污染物和危害。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来源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