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应当建立并实行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未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被特许人是否可以解除合同,还是应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综合考虑涉及的信息是否与核心经营资源有关、与真实情况的背离程度、是否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等因素。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其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等12个方面的信息。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如今逐渐增加的公司加盟,开办连锁店等商业活动实质都属于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一定的经营资源,如商标、经营模式等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并按合同约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体系下开展经营活动。
由于特许人和被特许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被特许人容易被误导甚至欺诈。一些特许人采取夸大宣传、捏造事实等手段诱使被特许人出资一些还不成熟的特许经营项目,甚至虚构加盟项目,将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欺诈手段。对于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被特许人而言,因其决策严重依赖被特许人所提供的信息,一旦判断错误,就会遭受严重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被特许人可以特许人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为由要求解除合同或者撤销合同,以追回损失。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甲乙丙三方就投资合作事宜达成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方式、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以及合伙人的权利等。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各方的出资方式、金额、时间,以及合伙事务的经营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等。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乙双方关于合作代理中国电信业务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费用金额与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和其他事项。甲方需告知员工乙方是业务代理商,提供场地供乙方进行通信设备安装和业务宣传,并有权管理乙方的日常工作。乙方需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