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是否应当建立“证据开示制度”

是否应当建立“证据开示制度”

时间:2025-02-26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3871
在职权主义诉讼制度中,实行案卷移送主义,即公诉机关所有的起诉证据都汇聚于案卷内一起移送到法院,法律为了保护辩护权,允许辩护律师查阅全部案卷材料。在职权主义体制下,检察官负有客观义务,即检察官要客观地执行职务,无论对被告有利还是不利的因素,检察官均要注意和斟酌.但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控辩两方被设计为对立对抗的双方,因此彼此都会采用各种“竞技”的手段,包括尽可能的搜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同时削弱对方的进攻和防御能力。这样,控辩双方为了达到胜诉的终极目的,均不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展示给对方,而更愿意在法庭上出示,以给对方来个突然袭击。但是,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追求公正,这种竞技游戏得出的结果显然不是立法者所要寻求的答案。在刑事诉讼“控辩均衡”的原则下,只有赋予被告方要求证据开示的权利,并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才可以给处于弱势的被告方更全面的权利保障。

两种观点

学术界对于是否应当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否定证据开示的必要性,其主要理由如下:

  1. 违背当事人主义:一方向另一方承担开示证据的义务违背了当事人主义。这种观点常引用美国法官**汉德1923年的判决意见,认为被告人拥有每一项有利条件,被告人无需开示最粗略的辩护大纲,可以拒绝回答问题并享有沉默权。如果陪审员中有最低限度的合理怀疑,就不能给被告人定罪。因此,为何要让被告人事先掌握所有不利证据,而不管他提出的辩护是否正当呢?
  2. 威胁证人和隐藏罪证:证据开示可能导致威胁证人和隐藏罪证的情况。例如,当诉讼一方了解对方准备召唤出庭证人的名字和住址时,可能对证人进行威胁利诱,甚至消灭其存在。
  3. 庭审活动的混乱:庭审前的证据开示可能导致庭审中的调查和辩论活动“低调处理”,使庭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并可能引发无谓的混乱。
  4. 证人不愿提供真实情况:许多证人如果得知被告人会在审判前获悉他们的姓名,便不愿意在犯罪侦查过程中提供真实情况。

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是必要的,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立法、我国司法实践部门和学术界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其主要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被告人有权在开庭审判前了解被指控的事实和证据,这是“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宪法性原则的应有之义。然而,由于新的刑事审判方式取消了卷宗移送方式,被告人的这一权利将大打折扣。证据开示制度可以通过辩护律师向被告人提供支持起诉的证据,并有针对性地准备辩护。同时,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可以了解到检察机关掌握的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这些证据将成为支持辩护的强有力理由。因此,证据开示是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必要条件。

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

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证据开示可以避免因需要调查核实证据而导致的频繁休庭,保证法庭审判的连续进行。同时,证据开示可以确保案件事实建立在可靠的证据基础上,被告人在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后,只对焦点问题持有充分的异议,其服判的可能性增大,上诉和申诉的可能性也将减少。

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通过证据开示,控辩双方进行充分准备,法庭中的质证能够有的放矢,证据信息能够在庭审中得到充分交流,有利于法庭对案件事实形成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对抗制庭审方式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控辩双方要么不积极参与法庭调查,要么通过出示新的证据相互突袭,而法官难以对案件事实得出确定的结论,不得不依赖于庭后阅卷或调查核实证据的工作。长期下去,法庭审判将流于形式,回到刑事诉讼法修订前的老路上去。

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实现诉讼公正

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实现诉讼公正。证据开示能够促进控辩双方充分的信息交流,并弱化对抗制审判方式带来的副作用。在控辩举证具有对抗特征的诉讼程序中,控辩双方可能采取各种“竞技”的手段进行攻击和防御,同时削弱对方的进攻和防御能力。因此,需要在制度上解决以封闭信息作为“竞技”手段的问题,以避免法庭审判变成与查明事实真相毫不相干的司法竞技对抗。

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一些实务部门进行了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有益尝试。例如,北京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在检察院内设立阅卷室,并制定了《证据开示实施规则》。四川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北安市司法局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尝试。这些实践表明,证据开示制度具有积极的效果。实践部门和法学专家对这些尝试行为主要给予以下评价:法庭审理顺利进行,控辩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质证,公诉人和辩护律师都发表了有理有据的公诉词和辩护观点,法院制作的判决书具有法律价值。

综上所述,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刑事诉讼效率和公正的终极目标,应当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 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

  •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