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由医学会组织的,从医学角度对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并以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为结论的技术鉴定。而司法鉴定是由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的,从司法和医疗角度对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司法鉴定,以为案件的审理提供司法意见为目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范围主要包括: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责任程度划分,必要时对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后续治疗进行分析。而司法鉴定的内容相对广泛,主要包括: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责任程度、伤残等级、后续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等。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召集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鉴定,医学会承担组织义务,实际鉴定人为抽签选定的专家。鉴定意见书以医学会名义出具,鉴定专家不署名,一般情况下亦不出庭接受质询。而司法鉴定由具备司法鉴定资质的人员进行鉴定,必要时可以就相关问题咨询临床专家。鉴定意见书由鉴定人员出具,由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共同署名,经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询。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委托方可以是:(1)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2)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3)法院委托进行鉴定。而司法鉴定由法院委托进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市级医学会组织鉴定,对市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不服的15天内可以向省级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特定情形下,可以申请中华医学会组织鉴定。而司法鉴定的鉴定机构由法院按法定程序确定入围的鉴定机构,原、被告双方在入围的鉴定机构范围内协商确定或法院指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组标准》等。而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包括:《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等。
目前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根据患方申请,以司法鉴定为主。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和要求。医疗机构需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专家鉴定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做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医学会将依据法定的受理条件决定是否受理医疗鉴定申请。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与《民法通则》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关系。其中,《条例》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规定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程序、赔偿范围和标准等。而法院处理医疗纠纷案件时,主要依据的是《民法通则》,它涵盖医疗损害赔偿,遵循有损害即有赔偿的原则。此外,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