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处理医疗事故应遵循公开、公平、工作化和及时便民的原则,务求实事求是,不得歪曲事实。在定性上要有明确的标准,责任要得以明确,处理要合理恰当。
2.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严重功能障碍受损。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轻度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其他人身损害。
根据我国相关条例,不同级别的医疗事故有相应的处理程序。
1. 医务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认真细致的诊疗服务。
2. 医疗机构应注重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管理法律的培训,并培养其职业道德。
3. 需要监控医疗服务质量,可以设立相关人员对医务人员的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咨询。
4. 医务人员应如实填写患者病历,并妥善保管。
5. 不得伪造、修改、销毁或隐匿患者病历。
6. 应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复印或复制患者资料。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合法执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患者发生了人身损害的事实、医患双方存在医疗行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行为与患者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主观上存在过错。了解这些要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医疗损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及要求。鉴定涉及专家选择,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需回避某些情形,如当事人身份及利害关系等。书面陈述意见需向医学会提交医疗事故描述及相关细节。鉴定流程包括申请鉴定、缴纳费用、提交材料、专家选择等步骤。专家讨论后出具医鉴结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
病历资料复印申请的适格人员及机构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患者本人、代理人、死亡患者的近亲属及其代理人以及保险机构等有权申请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申请人身份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在特定情形下,如患者转科、长期住院、诊疗活动终结、发生争议、患者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