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人退伙程序
时间:2023-11-02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企业是合伙企业,因此就存在合伙人退伙的情况。对于有限合伙人的退伙相关法律也是作出了规定,而且退伙也是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那有限合伙人退伙程序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大家解答。
合伙人退伙的条件及程序
一、合伙协议约定的情形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当合伙协议约定了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时,合伙人可以在以下情况下退伙:(1) 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发生;(2) 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3) 合伙人因无法继续参与合伙企业的原因;(4) 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如果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合伙人可以在不对合伙企业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退伙,但必须提前三十天通知其他合伙人。同时,《合伙企业法》还规定,合伙人在以下情况下必须退伙:(1) 死亡或被宣告死亡;(2) 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 个人丧失偿债能力;(4) 被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退伙的生效日期为实际发生之日。
有限合伙人退伙的法律规定
一、有限合伙人的债务责任
新加入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人对于加入前的有限合伙债务,其责任仅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与此不同的是,加入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对于加入前的有限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二、有限合伙人退伙的条件
有限合伙人退伙的条件与普通合伙人退伙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不同:(1) 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存续期间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其他合伙人无权要求其退伙(第79条)。这是因为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事务,其丧失行为能力对合伙事业没有实质性影响。此外,有限合伙的投资回报期往往较长,要求丧失行为能力的人退伙将无法获得合伙收益,因此不够公平。如果合伙协议约定有限合伙人丧失行为能力为退伙事由,则根据合伙协议执行。(2) 有限合伙人死亡、被宣告死亡,或作为有限合伙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终止时,其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可以合法获得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资格(第80条)。这是因为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事务,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可以转让给有限合伙以外的人,对合伙事务没有实质性影响。这样处理既可以减少因退伙而需要进行结算的麻烦,又能保护有限合伙的财产稳定。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对于退伙前发生的有限合伙债务,有限合伙人只需承担其从有限合伙中取回的财产所产生的责任。与此相反,普通合伙的合伙人退伙对于退伙前发生的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限合伙撤股的法律程序
有限合伙撤股的法律程序及有限合伙公司的法人属性。有限合伙撤股的情形包括合伙协议约定的撤股事由、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等。撤股程序需根据合伙协议约定进行,合伙人违反规定应赔偿损失。此外,合伙组织具有独立性、合伙财产共有性、对外承担责任独立性等特征,而有限合
-
有限合伙人的特殊性质
有限合伙人的特殊性质,包括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以及责任范围。文中介绍了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以及在中国市场中的现状和参与管理模式。有限合伙人不得对合伙企业以劳务出资,不参与经营,仅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亏损,并对合伙债务
-
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退伙后还需承担责任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人如实出资后退伙的,对企业债务不承担责任。本法对普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形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十一条 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有限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的一些相关情况
(一)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合伙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伙。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有限合伙企业债务,以其退伙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取回的财产承担责任。除合伙协议另有
-
什么情况会造成有限合伙企业中普通合伙人退伙
-
有限合伙人如何以实物出资
-
有限合伙人退伙的应当提前多久通知其他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