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伙企业法》第61条、第75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应由两个以上但不超过五十个合伙人组成,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必须至少有一个普通合伙人。
如果只剩下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应当解散。根据相关立法人员的解释,《合伙企业法》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的限制旨在防止大规模的变相非法集资,但该规定对许多创投型有限合伙企业的运作带来了困难。
实际上,许多创投型有限合伙企业在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人数不超过50人,但实际上的合伙人人数超过了50人的限制。这些企业普遍采用隐名合伙的方式来规避50人的限制。即一小部分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在工商登记上公开,而其他投资者则作为“隐名合伙人”,从而进行大规模的基金私募。
隐名合伙是指约定一方对他方经营的事业进行出资,分享营业利益并分担损失的合同。隐名合伙实质上是一种融资合同关系,不是商事主体,双方只需达成协议,无需进行登记。
与有限合伙相同的是,隐名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只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且他们都没有对合伙企业的对外代表权和事务执行权。隐名合伙人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通过变更工商登记成为显名合伙人,而隐名合伙人无权要求成为显名合伙人。创投型有限合伙企业的处理模式使得《合伙企业法》第61条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限制的规定在实际上失去了效力。
合伙企业容易设立和解散。一旦合伙人签订了合伙协议,合伙企业就成立了。新合伙人的加入、旧合伙人的退伙、死亡、自愿清算或破产清算都可以导致原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新合伙企业的成立。
合伙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根据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责任,合伙企业可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例如,甲、乙、丙三人成立的合伙企业破产时,当甲、乙已无个人资产可用于偿还企业所欠债务时,虽然丙已按约还清应分摊的债务,但仍有义务用其个人财产为甲、乙两人付清应分摊的合伙债务,当然此时丙对甲、乙拥有财产追索权。有限责任合伙企业由一个或几个普通合伙人和一个或几个责任有限的合伙人组成,即合伙人中至少有一个人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负无限责任,而其他合伙人只能根据其出资额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因此这类合伙人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合伙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人有执行和监督的权利。合伙人可以推举负责人。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换言之,每个合伙人代表合伙企业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对所有合伙人均有约束力。因此,合伙人之间较容易发生纠纷。
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任何一位合伙人未经其他合伙人同意不得将合伙财产用于个人目的。只提供劳务而不提供资本的合伙人仅分享一部分利润,无权分享合伙财产。
合伙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如有亏损,则由合伙人共同承担。损益分配比例应在合伙协议中明确规定,未经规定的可以按合伙人出资比例分摊或平均分摊。以劳务抵作资本的合伙人一般不分摊损失,除非另有规定。
有限合伙人的撤销权行使方式,包括撤销侵权行为、撤销受委托人的执行权以及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在债务承担、关联交易、竞业禁止、财产份额出质和转让以及出资方面,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存在显著差异。
合伙人在不同国家所面临的责任范围和限制问题。美国的合伙人在合同债务方面责任扩大,而英国和我国的合伙人责任范围涵盖了合同和侵权债务,但未对合同债务与侵权债务进行严格区分。合伙人个人责任范围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有所不同,美国纽约州和英国的合伙人需要
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条件。自然人作为有限合伙人需满足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一定金额等条件,同时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另外,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包括至少两个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出资等。相对于公司类企业,其设立条
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立法的不足。地方立法推动中央立法是中国创业投资立法的特点,但地方性立法受到法律体制限制和实践操作困难。有限合伙制度作为市场主体立法的一部分,应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法律做出规定。现行《合伙企业法》未能充分考虑法律的适应性,对有限合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