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在债务转让、保证债务到期、债权人与债务人欺诈担保人等情形下,连带担保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
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连带担保人应取得书面同意。对于未经同意转让的债务,连带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连带担保人应取得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变更,连带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情况,按照约定执行。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连带担保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以下情形之一,连带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补充性。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责任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既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承担问题适用于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而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连带债务问题,只是在保证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保证人对主债务人有求偿权。
一般保证中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债务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
连带责任保证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情况下,按连带责任保证承担。而一般保证则只是由当事人约定。
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有利,保证人负担较重。而一般保证的担保力度相对较弱,保证人负担较轻。
根据对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分析,作为债权人,让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对债权人更为有利。
担保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物权法》、《担保法》及《担保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担保问题作了详细规定。担保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担保合同是从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然而,根据《物权法》、《担保法》的规定,最高额保证、最高额抵押和最高额质押等情况下,允许预先设定保证、抵押权、质押权,即使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仍然有效。因此,合同担保的从属性是有条件的。
担保仅具有补充作用,对债权人权利的实现起到补充的作用。只有在主债务不能履行时,补充的义务才需要履行,以实现主债权。因此,担保具有补充性。
反担保人在担保保证合同中的陈述与保证,包括反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承担保证责任的能力与意愿,以及反担保人签署合同的合法性和企业内部审批情况。合同还明确了被保证的债权种类及数额、保证方式、保证范围、保证期间,以及反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反担保人需对借款人未能
担保人在法院强制执行期间是否可以卖未抵押房产的问题。法院无法执行被执行人及其扶养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所需住宅用地。若被执行人私自出售房产,属于恶意转移资产行为,债权人可申请法院制裁。对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可尝试执行其婚姻关系共同财产或调查其他财产线
担保人责任的免除情形。担保人在保证期间未经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债务、债权人未在规定时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未请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等情况下,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同时,也介绍了担保人承担的责任,即在债务人不能履行义务时,担保人在担保金额范围内承担偿还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时间及其合法要件。担保人的连带责任时间由担保人和债权人在合同中约定,如未约定或约定不明,则默认为主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担保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资格、自愿性、经济能力、善意行为和合法性等。文章最后强调了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