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运营实践中,中小股东常常难以通过表决方式对抗大股东,因为股东会通常采用多数决制度。此外,大股东常常滥用其优势地位,任意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导致大股东操纵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公司法、程序违法或公司章程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些决议往往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下,该决议将被视为无效。如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决议。这一规定赋予了中小股东救济的途径,限制了大股东对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的滥用权利,扩大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并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利益。
根据《公司法》第22条的规定,股东可以在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如果股东按照该规定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要求股东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公司已经根据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办理了变更登记,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撤销后,公司应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
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建议制定一份能够充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公司章程》。在该章程中,应明确规定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开程序、股东会议事提案的提交程序、质询程序、会议记录程序以及决议表决方式等事项。
为了公平、高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建议制定一份能够充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股东会议事规则》。
中小股东应及时依法行使撤销权。
特别提示:根据《公司法》第22条的规定,申请撤销决议的期限应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超过这一规定期限提起诉讼的将不予受理。撤销权起诉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应视为除斥期间,即为权利行使的不变期间。该期间属于强制法的规定,不得以合意或约定任意缩短或延长。一旦期间届满,撤销权人将失去实体法上的撤销权,即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也可不予受理或驳回诉讼。
公司注销的含义及条件,以及进行公司注销时需要携带的材料和具体流程。公司注销包括申请注销登记、提交相关材料、解散决议、工商局申请清算备案、办理税务完税证明等步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免除相关责任。
公司解散的事由、特征、程序和效力。公司解散的事由包括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等。公司解散后法人人格仍存在,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限。解散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注销登记和公告公司终止。解散的效力包括停止一切积极活动、成立清算组等
公司解散因做假账的法律处罚及公司亏本如何解散的问题。对于做假账,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将面临罚款和行政处分等处罚。针对公司亏本解散问题,给出了公司可以解散的多种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等。
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包括请求的主体、公司陷入僵局、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及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公司僵局等方面。请求的主体必须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主体必须符合条件;公司必须陷入经营管理的严重困难情形才能满足司法解散的条件;解散前需考虑其他途径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