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认定 > 交通事故认定书 > 一、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

一、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

时间:2025-03-08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8572

1.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后应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和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划分交通事故责任。责任的划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2. 因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

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可以将责任划分为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 各方均无过错导致交通意外事故

如果各方均没有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那么归类为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不承担责任。

4. 一方当事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

如果交通事故是由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的,那么该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当事人逃逸,导致现场变动或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逃逸的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那么该当事人也应承担全部责任。

5.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

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那么另一方当事人不承担责任。

二、交通事故证据的收集

1. 现场保护和拍照

在交通事故现场,应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在必要时进行拍照。

2. 目击者和见证者的询问

应询问交通事故的目击者或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的见证者,重点询问事故发生或发现事故的时间、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以及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是否拖挂、装载情况、驾驶室乘员和其他特征。还应积极向周围的居民或群众了解情况,积极搜寻有价值的证据。

3. 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

在勘查现场时,应注意发现和收集证据,以便找到事故现场的见证人,为侦破和审定肇事车提供依据和线索。应收集的证据包括车辆破损零件(如皮带、灯玻璃、后视镜片、挡风玻璃碎片等)、车身表面漆片、血迹、毛皮、皮肉、衣物纤维、轮胎痕迹、人体痕迹、车辆装载物和泥土等。

4. 肇事车辆的追捕和通知

到达现场后,应判断肇事车的特征和行驶方向,及时组织力量追捕,通知相关交警部门和派出所,在肇事车辆可能途径的路线和地点设卡拦截。

5. 交通事故车辆和证件的扣留

勘查人员根据检验或鉴定的需要,可以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或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检验或鉴定后应立即归还。

6. 现场勘查笔录的签名和盖章

勘查员和绘图员应在交通事故现场图上签名或盖章。当事人在现场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其本人签字;当事人不在现场或无能力签字时,应由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如果没有见证人或当事人拒绝签字,应将其记录在案。

7. 现场照片、现场图和勘查笔录的制作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应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提取恒基和物证,并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对于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应进行现场摄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和私家车出借后事故责任车主是否承担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标准,包括全部责任、主要责任等情形。然后重点阐述了在私家车出借后,车主的责任问题。在法律实践中,车主在出借车辆后通常应承担必要的注意义务。如果车主在出借机动车时存

  •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赔偿无法调解时的诉讼途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复核审查期间涉及诉讼的情形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内容以及复核审查的内容等。在复核审查期间若当事人提起诉讼,复核将被终止。交通事故认定书需包括事故当事人情况、

  • 交通事故认定纠错机制的缺失导致当事人无法得到救济

    交通事故认定中纠错机制的缺失问题。由于制度未提供救济途径,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获得救济。法院纠错能力有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使得当事人难以证明认定书的错误。此外,由于缺乏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错几率增加,易滋生腐败。

  •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了什么时候放车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效力
  • 交通事故中的死亡赔偿-法律专家为您解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