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如何规定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
时间:2025-02-17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合伙企业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经营形式,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有收益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那么针对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企业法是如何规定的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特定情况下的有限责任使合伙人内部的责任分配
合伙企业中的无限连带责任
根据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57条的规定,普通合伙企业的最显著特征是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具体而言,如果一个或多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合伙企业债务,他们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而其他合伙人的责任则限于其在合伙企业财产中的份额。
有限责任的特定情况下的责任分配
然而,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故意或非重大过失导致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实质上,这种规定对无过错的合伙人进行责任限定,允许他们在特定情况下承担有限责任。这一调整对传统的合伙人责任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变,使责任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合伙企业规模和业务执行模式的影响
由于现代合伙企业规模庞大,并且合伙企业具有任何合伙人都可代表其执行业务的特点,各合伙人的业务相对独立。因此,任何一个合伙人都可能面临对自己不知情的其他合伙人的行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特别是当该合伙人的行为是故意或重大过失时,这种责任形式显得尤为不合理。传统的无条件无限连带责任使合伙人陷入困境,直接抑制了合伙企业的发展。
有限责任的公平合理性
让在执业中有重大过错的合伙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无限责任,而其他合伙人对其行为承担有限责任,体现了自己行为自己责任的原则,无疑更加公平合理,也有助于促进投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这正是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价值所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伙形式的分类
中国大陆合伙形式的分类,包括个人合伙、法人合伙和合伙企业。文章重点阐述了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的区别,包括成立条件、协议形式、工商登记、分支机构设立、责任承担、诉讼主体资格等方面。此外,还提到了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在税收管理、破产程序、非货币资产出资以及利
-
合伙人身份继承程序的规定
合伙人身份继承程序和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继承问题。在合伙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取得合伙人资格并继承财产份额。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在投资人死亡后由继承人继承,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发生企业解散、单一继承人承继、多个继承人分别继承等情况。处理时需综合
-
合伙契约与合伙组织
合伙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指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合伙从早期的契约共同体逐渐发展为组织共同体。合伙组织由合伙契约和合伙组织体两部分构成,其作用是约束合伙人内部关系以及代表合伙与第三方建立法律关系。在我国,成立合伙组织需满足一定条件,包括有书面合伙协议等。
-
有限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报告义务履行方式
有限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报告义务履行方式,包括定期向其他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和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合伙人拥有对执行事务的监督权。执行事务合伙人有权提出异议并暂停事务执行,若受委托人不按协议或决定执行事务,其他合伙人可撤销其委托。
-
一般合伙与隐名合伙的主要区别
-
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
合伙人共同债务一方无力偿还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