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爆炸罪的性质及构成要件

爆炸罪的性质及构成要件

时间:2025-02-23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0014

爆炸罪是一种结果犯,其客体为社会公共安全。

一、客观方面的表现

爆炸罪的客观表现是指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物品包括炸弹、手榴弹、地雷、炸药(包括黄色炸药、黑色炸药和化学炸药)、雷管、导火索、雷汞、雷银等起爆器材以及自种自制的爆炸装置(如炸药包、炸药瓶、炸药罐等)。爆炸行为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室内安装炸药包并在室内或室外引爆,也可以直接将爆炸物投放室内进行爆炸,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使锅炉、设备发生爆炸,甚至使用液化气或其他方法进行爆炸。爆炸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人群密集或财产集中的公共场所、交通线等地,例如在船只、飞机、汽车、火车上定时引爆,或者在商场、车站、影剧院、街道、群众集会地等制造爆炸事件。

二、行为方式

爆炸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方式,即作为和不作为。积极的作为方式是直接点燃爆炸物引发爆炸。而不作为方式则是指行为人具有防止爆炸发生的特定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这种义务,但未履行而导致爆炸发生。

三、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质特点

爆炸犯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特点在于其行为危害或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所谓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指的是行为人实施的爆炸行为,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例如行为人自动中止爆炸犯罪、炸药的破坏性未达到行为人主观想象的程度、炸药受潮失效、未将爆炸物投掷到所要求的位置、爆炸物被他人发现并拆除等,虽然未实际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但如果排除这些原因,该行为仍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无论是否存在上述原因,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行为,即构成爆炸罪,其成立并不要求实际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

四、行为对象

爆炸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物。有些爆炸行为在行为人主观上是针对特定的人或物,但由于发生在人群密集或财物集中的公共场所,客观上危害了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可构成爆炸罪。因为在这种场合使用爆炸手段杀人、毁物,对于这种爆炸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是不可避免的,行为人明知有危险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则构成故意犯罪。

如果行为人实施的爆炸行为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公私财物,并且有意识地将破坏范围限制在不危害公共安全的范围内,客观上未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则不应定性为爆炸罪,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构成何种罪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规定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该罪侵犯客体是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客观行为包括拐骗、绑架、收买、贩卖等。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有出卖目的。量刑方面,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从五年到死刑不等的刑罚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处方药销售给吸毒人员的法律问题

    处方药销售给吸毒人员的法律问题,包括贩卖毒品罪的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未成年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明知是毒品进行贩卖;客观方面指有偿转让或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购毒品;客体是毒品,包括多种药物和毒品

  • 有关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 贩毒罪的法律规定
  • 涉嫌安全生产犯罪行为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