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校园侵权责任 > 学生私自翻墙摔伤学校有责任吗

学生私自翻墙摔伤学校有责任吗

时间:2025-05-19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0293
一般学校都会有围墙,在上课的时候学校大门关闭,有些学生为了逃课就会去私自的翻墙出去,结果没有考虑到墙的高度跟个人的翻墙能力,在翻墙的过程中摔伤了。学生送到了医院后冷静下来后,家长会认为是学校方面的责任。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告诉你有关知识。

首先,根据《侵权责任法》的明确规定,对于在校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学生受到第三人行为造成的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1.《侵权责任法》的明确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8条至第40条的规定,对于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对于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第三人的行为导致学生受到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是否可以适用公平原则

在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中,是否可以适用公平原则存在争议。然而,在《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适用公平原则来确定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根据该条例第13条的规定:“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当事人均无过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公平责任的原则,由当事人适当分担经济损失。”换句话说,在上海的学校中,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只要学生及监护人没有过错,法院也可能根据公平原则决定让学校承担一定的经济补偿。这前提是学生及监护人没有过错。

如何认定学校是否存在责任

从以上归责原则可以看出,认定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是否存在责任,学校是否具有过错至关重要。确定学校过错的标准是学校是否履行了《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所必须的注意义务。违反这种注意义务就构成了过错。在认定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错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对学生是否具有注意义务

无义务即无过失。这种注意义务既包括基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而产生的法定注意义务,也包括基于有关部门颁布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操作规程等规定而产生的一般性注意义务,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的合同约定的注意义务。

2.学校对学生人身健康安全是否尽到了合理的、谨慎的注意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注意要求的标准和范围因环境和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人身健康安全的注意要求比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人身健康安全的注意要求更高,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低,发生人身伤害的几率较高。

3.学校能否对学生人身健康安全是否尽到合理的、谨慎的注意义务

如果学校没有预见能力而无法预见到损害结果,学校就无法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并采取合理行为来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因此在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学校对学生事故承担过错责任吗

    学校对学生事故的侵权责任问题。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事故是因学校过错造成的,学校需承担过错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但若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可免责。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未尽到职责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对于学

  • 胁从犯的特征及法律责任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不宜认定的情况、法律责任及其在认定时需注意的问题。协从犯是被他人威胁或诱骗参与犯罪,但不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人。根据刑法规定,对协从犯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同时需注意区分协从犯与紧急避险的情况,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协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的转化。

  • 学校自残事件的法律责任问题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

  • 道路交通事故协议书格式

    道路交通事故协议书的格式。该格式包括标题、事故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身份事项。正文部分包括事故经过及损失情况、责任认定和协议内容。结尾部分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并注明制作日期。注意事项包括事故叙述要简明清晰,责任认定要科学合理,协议内容要条理清晰等。调解

  • 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遭遇校园暴力时应该如何应对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