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商合同 > 海上运输合同 > 危险源不当存在的基本内涵

危险源不当存在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4-06-0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063
危险源不当存在危及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情形,因责任构成(义务要求)和因果关系多重性而纷繁复杂。对危险源不当存在肇事的研究,对于民事审判实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核心要求在于,以责任主体对危险源存在应当履行的与之相对应的排除危险义务为对价,以过错为前提,以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为补充,兼顾公平正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责任归责体系。

危险源不当存在的基本内涵

危险源不当存在的基本概念及性质认定

危险源不当存在的提法在学理界一直备受争议,如果我们从提法本身来考察,至少包含如下二层含义:

一是引发损害结果的法律事实始终处于一种危险状态,是一种不能完全排除的现实存在或可能存在;

二是这种危险存在具备不正当性。

所谓不正当性,并非指它不应当存在,而是指它的存在可能因某些因素的缺失或违背法定或约定义务,使某种损害后果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之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从该法条规定来理解,行为人在公共场所开挖、修缮、安装地下设施时,本身就为现实社会制造一种危险源,如果施工人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就可能排除因此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发生,否则,这种危险源的客观存在很可能造成他人损害。

当然并不是指行为人只要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由此引发的损害结果就不会发生,而是从危险源存在危险性程度上避免或大大减少危险肇事结果发生的几率。

因此我们考察危险源不当存在不能采用纯粹的因果关系说,而应当把高度盖然的因果关系作为法律责任归责的基本前提。因此,危险源不当存在是指引发损害后果的事实(行为和事件),因某些因素的缺失或不符合对同一注意义务的要求(法定或约定义务),使危险潜在存在或实际存在。

危险源不当存在的类型划分及其意义

既然危险源不当存在是指潜在的可能存在或现实存在,高度盖然性的因果关系只是作为损害后果发生的条件,因而不同的危险源引发的危险性程度肯定有所不同,因而从注意义务要求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对确立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归责标准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按危险源存在状态可以分为自然存在和人为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因素而转移的状态,比如地震、海啸等等。

人为存在是指因人为因素引起或因人为因素参与而引发危险结果的发生。从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法律事实角度出发,包括二个因素即行为和事件。

这种划分的现实意义在于:确立主体是否应当对危险源不当存在所引发的后果承担责任。

按人为因素在时序性和空间上的参与度可分为既有存在和人为临时改变存在

这种划分标准纯粹从人的因素为切入点。它的意义在于:确立义务人应当对危险源肇事结果履行何种注意义务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尺度。

按对危险性应当履行的注意义务程度分为普遍注意义务和严格责任义务

这种划分的实践意义在于:根据对危险源不当存在应当履行注意义务的不同程度,从而以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义务的角度出发,确立对行为人是执行普遍注意义务要求还是严格责任义务要求。

危险源不当存在肇事的实践考证

自然状态下危险源肇事的考证

自然因素常常引发许多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地震、海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对于这种严重后果,撇开了人为因素,在自然界中长期为人们直接感知和认识的自然存在,是无法上升到法律角度去考察责任和义务。

人为因素介入下危险源肇事的考证

1、公共场所危险源肇事的排除义务

这种肇事例证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极为普遍存在,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量,行为人应当履行与自身义务相对应的注意义务。如在公共场所安装地下设施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或采取安全保障措施,才是免责的适当条件。

2、对既有状态人为改变的永久危险源的排除义务

既有状态包括以自然状态形式已长期存在和人为因素改变后已为人们所熟悉的状态存在。如在某著名旅游景点为美化环境而修筑护坡,因未设置警示标志或安装护栏,致游人自人工改造后的护堤陡坡坠河身亡。在这个案例中,旅游景点管理者就必须对因护堤改变可能引发的潜在危险作出排除。

3、对既有状态人为改变临时危险源的排除义务

如某一高速公路横穿一通往学校的道路,由于路基积土开挖边沟,截断了通往学校的路道,因是临时施工,未设置安全保护措施,周末一住校学生回家路过此处,因不了解这里原有道路被挖的情况,结果跌入沟内严重损伤。这种情况下,道路的施工者应当对此损害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危险源不当存在肇事的要件和归责

构成要件

任何损害赔偿必须从两个核心要素去考量,一是责任,二是归责。责任反映的是行为(包括事件)在结果上的状态,而归责则是对责任进行法律和价值综合评判的过程状态。

危险源肇事作为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因素,必须从对危险源管理和控制负有义务的角度来分析具体的责任构成,如果撇开这一具体义务形态,则只是客观归责和结果归责。

首先,主观要件。即危险源的所有人、管理人或实施人主观上存在对以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义务的违背。

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承运人的责任范围

    承运人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责任范围,包括货物灭失、损坏及延迟交付的责任。如果损失是由于承运人的错误行为或过失导致的,承运人不能免除责任。对于特殊风险,如使用无盖敞车、包装不当等,承运人可以免责。但如果因特殊风险导致他人货物损失,托运人应对承运人负责。

  • 隐瞒病情被立案能判刑多长时间

    隐瞒病情被立案的刑法规定和判刑时间。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情况将受刑事处罚,判刑时间根据造成的危害后果而定,严重时或超三年。单位犯罪将被罚金并处罚责任人。公安机关立案需满足条件,而不予立案需通知控告人。

  • 醉驾是否会被判有期徒刑?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定义、内容以及法理基础等各个方面。义务内容包括保护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涵盖了在特定服务场所中的积极和消极不作为义务。该义务的法理基础是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强调从事危险活动的经营者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他人安全。主体

  • 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法院判决时间
  • 涉嫌安全生产犯罪行为
  • 醉驾共犯一般判几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