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作为证人提供的证言,不符合法律对证据收集、提供主体的规定,属于非法证据。
以威胁、欺骗、引诱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是不合法的。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原告和证人收集的证据,由于不具备收集程序的合法性,这种情况下收集的证据也是不合法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及《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有七种表现形式,即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这些形式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证据事实内容的客观性。如果收集的证据不符合以上七种形式,那么这些证据就是不合法的。
法律要求应当具备特定形式或履行法定手续才能成立的书证,还必须符合特定形式。例如,证明婚姻关系成立的书证必须是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后取得的结婚证。
证据是指用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而凡是未经查证的各种证据形式都称为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只是为了证明目的而提到的各种材料,要成为诉讼证据,需要经过质证和法庭的审核、认定。只有符合证据条件的证据材料才能作为证据加以使用。在未经查证属实之前,证据仅仅是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在诉讼中出现的时间较早,在起诉与答辩时或在法庭审理初期,当事人便向法庭提出各种证据材料。而证据形成于诉讼中较后的阶段,到法庭调查终结或法庭评议阶段,才能确定哪些证据材料可以作为案件的证据。
虽然证据和证明材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我国三大诉讼法在使用证据这一概念时均未对它们作出区分,因而在证据这一概念下包含了证据和证据材料两种情形。理论和实践中已习惯于不加区分地使用证据一词。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因公出差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受伤情况,同时需要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受伤者的身份证、病历报告等。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文件。最后,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