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98年至2008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发生了733起船舶污染事故,这些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了保障受到船舶污染事故损害的合理赔偿,需要对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完善。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商法》以及我国加入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规定,新的条例对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作出了以下规定。
首先,规定了船舶污染事故的赔偿原则。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海商法》的规定,新的条例明确了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限额制度。具体而言,船舶污染事故的赔偿限额将依照《海商法》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执行。然而,对于船舶载运的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所造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赔偿限额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执行。
为了保障船舶污染事故后受害方能够得到合理赔偿,同时也为了防止航运企业因船舶污染事故赔偿导致破产,新的条例建立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制度。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考虑到我国小型油轮多、事故率高、赔付能力差,以及1000总吨以上大型非油轮发生燃油污染事故后,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的情况,新的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除1000总吨以下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外),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
目前我国进口原油9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货物的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较大。一旦发生船舶油污事故,将给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并带来巨额赔偿。仅仅依靠船舶投保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难以合理地进行赔偿。因此,新的条例对《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制度进行了细化。根据新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接收海上运输的持久性油类物质货物的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应当缴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将由有关行政机关和主要货主组成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船舶碰撞事故的一般规律、常见原因和主要预防措施。事故常发生在特定区域和时间,如港口、狭水道等,雾天和大潮汛日前后是事故高发期。船员素质缺陷、瞭望疏忽等是常见原因。预防事故的关键是树立本质化安全观念,合理使用VHF,加强安全教育和提高船员素质。
七名原告因船员劳务合同纠纷起诉两被告茂名市**船舶运输有限公司和中国**燃料供应茂名公司的案件。邵*轩在“茂中燃02”轮上工作并因病去世,其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支付邵*轩的劳务报酬8,000元,并确认该劳务报酬具有船舶优先权。原告提供了相关证
中山市饲料厂与沈阳市总公司之间的玉米买卖合同纠纷。合同签订后,饲料厂将玉米交给珠成办事处托运,但在运输过程中,“太白山”轮遭遇碰撞事故导致玉米损失。经过责任划分和协商,由**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损失。饲料厂提起诉讼后,海事法院和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了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船舶碰撞的定义、碰撞船舶的赔偿责任、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赔偿责任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船载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承运船舶的赔偿责任以及提供证据的责任等。规定自5月23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