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询问证人之前,侦查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和材料,同时要了解证人的身份以及与案件和犯罪嫌疑人的关系。此外,侦查人员还需要明确询问的目的,并确定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侦查人员可以选择到证人所在的单位或住处进行询问,但必须出示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在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提供证言。侦查人员不得另行指定其他地点,选择询问证人的地点应考虑到获取证言和保证证人积极作证的因素。
为避免证人之间互相影响,保证证言的真实性,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为了确保证人提供真实证据,询问证人时应告知其应如实提供证据和证言,并告知其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侦查人员还应告知证人依法享有的各种诉讼权利,并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于对证人及其近亲属施加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应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对于未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询问地点也可以选择未成年人熟悉和习惯的场所,以保护其权益,减少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达到询问目的。对于聋哑证人,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作为翻译,并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对于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人或外国人,应聘请翻译。
一般情况下,询问证人应先让证人详细叙述其所知情况,并询问其叙述事实的来源。然后,根据证人的叙述结合案件中应明确的事实和相关情节,向证人提出问题并要求其回答。询问证人时必须保证其有提供客观充分证言的条件。
对于证人的陈述,应制作笔录,并交由证人核对或宣读。如果笔录有遗漏或错误,证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证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签名或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在笔录上签名。如果证人要求自行书写证言,应予以允许。在必要时,侦查人员还可以要求证人提供书面证言。
询问被害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对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就其受害情况及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的侦查活动。
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程序。然而,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与其他证人的诉讼地位不同。因此,在询问被害人时,需要考虑到他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对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的情况有更多了解,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对于被害人的陈述,既要认真听取,又要注意分析其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存在夸大情节。同时,还要保护被害人的个人隐私,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其人身安全。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相关规定。文章明确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责任主体,并详细说明了在讯问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包括讯问人数、地点选择、讯问方式等。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下如聋哑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方式以及录音录像的要求也进行了阐述。此外,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也得到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审理附带民事上诉案件的法律程序。在发现刑事和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均有错误时,应一并改判。在第二审中,若附带民事部分生效但民事部分有错,应按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若刑事部分有错,应指令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并审理。对于第二审自诉案件,可调解或自行和解,必要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