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 > 订立合同后的解除时机

订立合同后的解除时机

时间:2025-03-0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759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依法成立后,当事人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的,要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的义务,不履行合同义务会构成违约,那么订立合同多长时间后可解除合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双方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并在满足解除条件时行使解除权。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

  1. 合同解除通常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况,而在双方违约的情况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只要对方违约就必须解除合同,而是要判断该违约是否属于根本违约,是否采取解除措施可能避免给自己造成更大损失。换言之,解除合同权的行使应符合正当目的。
  3.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合同解除意味着交易失败,一方违约就解除合同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并对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造成冲击和破坏。
  4. 一般来说,合同的目的与合同的主要义务相关,违反主要义务将导致合同目的难以实现。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通常不会导致合同目的丧失,因此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合同。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双方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并在事由发生时行使解除权。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于以持续履行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后可以解除合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解除通知

    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事项。文中指出甲方(用人单位)根据公司合法解除的规定解除乙方(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并列出了多种解除理由。合同解除后需要结算薪资和补偿金等事项,并对此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及风险提示。乙方在完成相关事宜后需要按照公司离职规定办理离

  • 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 解除合同和终止合同的区别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
  • 免责事由的适用范围及意义
  • 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