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强拆主体不明,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时间:2025-06-20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举证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司法制度,举证责任是指由谁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也有例外的情形,那么房屋强拆主体不明,怎样分配举证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确定原则
根据“谁行为,谁被告;行为者,能处分”的原则,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应当确定。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该行为的主体就已确定。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行政行为的适格主体在起诉时难以确定,只能通过审理并运用举证责任规则作出判断。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法律责任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第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举证责任的分配
根据以上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实施单位之间因房屋征收补偿工作产生的法律责任已明确。然而,在没有明确主体对强拆行为负责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职权法定原则及举证责任作出认定或推定。如果用地单位、拆迁公司等非行政主体实施强制拆除的,应当查明是否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了起诉时原告应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但对于涉及房屋被强拆的案件,如果人民政府否认是其所拆的,该规定不适用,举证责任不应由被拆迁人承担。被拆迁人只需提供初步证据证明人民政府负有涉案房屋所在区域征收与补偿的法定职责即可。在双方未达成补偿安置协议且涉案房屋已被强制拆除的情况下,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涉案房屋因其他原因灭失,否则举证责任应由人民政府承担。在人民政府无法举证证明非其所为的情况下,可以推定其实施或委托实施了被诉强拆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不当得利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存在不同观点。原告需证明交付给被告的事实和错误原因,并承担无法证明给付错误原因的举证责任。在审理实践中,真正符合法律意义的“不当得利”案件很少,法官不应轻易引导当事人再次提起不当得利诉讼。
-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
明确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的含义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分析了举证责任的两方面含义,并指出劳动争议仲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于劳动关系特殊性导致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应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对于平等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对于隶属关系和人
-
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身份
-
租赁土地代替征收是否合乎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