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保险人作为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关系人,虽然没有当事人的名分,但对合同的效力、当事人、其他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综观我国法律规定,被保险人的权利不甚完善,甚至付之阙如。本文从被保险人的权利类型以及行使程序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被保险人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人权利
被保险人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但却对保险合同的效力及当事人、其他关系人的权利义务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不存在保险利益则保险合同无效,被保险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享有人寿保险合同的同意权,享有受益人的指定权等等。以上规定均表明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法律地位非常重要,然而我国法律对其权利义务的规定笼统而原则,并且存在很多空白,不利于被保险人权利的行使。本文就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权利以及行使程序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有助于保险活动的规范。
一、被保险人权利之法律规定
被保险人的权利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简称保险法)。
保险金请求权。保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确定了被保险人最主要的权利,即保险金请求权。投保人之所以愿意为被保险人投保,无不是希望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可以获得经济支持,减少遭受的痛苦与不幸。因此,被保险人对于保险金的请求权可以满足投保人的意愿,实现其订立合同的基本目的。
被保险人的认可权。保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人寿保险合同的保费支出相对于可能获得的保险金而言少之又少,一般认为巨额保险金可能诱发道德风险或者赌博行为,受益人单独或者与投保人合谋作出违法之举,使被保险人陷于极度危险当中。为了防止出现与保险功能背道而驰的情况,各国法律莫不规定类似条款,赋予被保险人对人寿保险合同同意其作为保险对象并认可保险金额的权利,如果其不同意成为被保险人或者不认可保险金额,则合同无效。姑且称该权利为被保险人的认可权。
同意保险单转让、质押权。保险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依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我国保险法没有从正面明确保险单是否可以转让、质押,但从该条款的语义中可以得出肯定答案,目前这也是理论及实务界的通说。由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一般存在某种特别的联系,可能是特定的身份关系,如夫妻、父子,也可能关乎道德、社会公益,保险单一旦转让必然影响到“特别的联系”,有可能导致保险利益丧失,致使保险合同无效,并且有可能加大道德风险,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人寿保险合同转让时须由被保险人同意是必要的。
被保险人死亡后的权利义务继承问题。依据《继承法》,遗产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且代位继承和遗嘱继承也有明确规定。对于保险金的继承,若被保险人生前指定了受益人,则保险金支付给受益人;否则,保险金可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包括总则、定义及相关当事人的义务。文中定义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并规定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了保险资金的独立性和投资决策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应遵守的法律和规定。最后,阐述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中的保险赔偿和保险合同问题。主要介绍了投保人在保险利益范围内的保险赔偿权利、无效保险合同的保险费退还、代签字或盖章行为的追认、保险事故发生前的承保条件、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告知义务范围和内容,以及保险人未履行如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