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量刑 > 作伪证造成冤枉的处理方式

作伪证造成冤枉的处理方式

时间:2025-04-20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0307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如果证人故意作伪证导致他人受到冤枉,作伪证者通常要承担刑事责任,可以被追究伪证罪的刑事责任。

伪证罪的定义和适用对象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伪证罪的适用对象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伪证罪的认定标准

在认定伪证罪时,需要注意特定的犯罪主体和行为要素。具体来说:1. 证人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人。2. 鉴定人是指司法机关为鉴别案件中某些情节的真伪和事实真相而指派或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或者特殊技能的人。3. 记录人是指为案件的调查取证,询问证人、被害人或审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记录的人。4. 翻译人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为案件中的外籍、少数民族或聋哑人等诉讼参与人充当翻译的人员,也包括为案件中的法律文书或者证据材料等有关资料作翻译的人员。在认定伪证罪时,需要注意与窝藏、包庇罪的区别:1. 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2. 窝藏、包庇罪的实施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也可以在其被逮捕、关押又逃脱之后,而伪证罪的实施则只能是发生在判决之前的侦查、起诉和审理阶段。3. 窝藏、包庇罪一般表现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或者帮助其逃匿,而伪证罪则表现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4. 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可以是未经逮捕、判刑的犯罪人,也可以是已经判决的犯罪人,而伪证罪的对象则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无罪的人。5. 窝藏、包庇罪的目的是使犯罪人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的目的则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也可以是隐匿罪证使犯罪人逃避刑事责任。

伪证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伪证罪的刑事责任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故意作伪证造成他人被冤枉的情况,应当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刑事追究和判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