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家间是否签定有关刑事管辖权转移条约,由国家自主确定。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不得强迫它国签定或者不签定刑事管辖权转移条约。
第二,一个国家要不要把自己有管辖权的刑事案件转移给其他国家,由它自己决定,它国不得干涉。
第三,一个国家要不要根据他国的要求,将自己没有管辖权的刑事案件接受过来,也应当由自己决定。请求国不得强迫被请求国必须接受它提出的转移管辖权的请求。
第四,刑事管辖权转移后,被请求国对刑事案件的起诉、审判和处罚,纯属被请求国的内政,被请求国有权完全根据本国法律以及本国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进行,请求国及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第五,在刑事管辖权转移过程中,请求国提出的要求,不得有损被请求国的主权、安全和公共秩序,也不得违反被请求国的法律。被请求国也不得把请求国的请求作为某种借口,实施一些为请求国主权所不允许的司法措施。
如果由请求国管辖刑事案件,不能及时和有效开展刑事诉讼的,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向有关国家提出转移刑事管辖权的请求。被请求国对请求国转移刑事管辖权的请求审查以后,如果认为由请求国管辖案件,确有相当的困难,而由自己管辖确有相当的便利条件,只要不违反国际法和本国法的规定,应当接受请求,采取相应措施,对案件行使刑事管辖权。只有这样做,犯罪就会得到有效的惩治,国际社会的秩序会得到切实的维护,刑事诉讼成本也会降低,社会财富也会被节约。这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自诉案件审理的期限以及相关规定。对于被羁押被告人,审理期限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长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未被羁押的被告人则在六个月内宣判。对于公诉案件,审理期限同样为两个月内宣判,但特定情况下可延长。此外,文章还涉及管辖变更和补充侦查案件的审理期限计算
刑事案件的定义及其相关要素与特点。刑事案件涉及侵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经国家立案侦查、审判并施以刑事制裁。其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相关人、行为和物品要素。案件特点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存在犯罪现场、因果联系复杂多样以及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此外,刑事案
刑事诉讼中的案件分类和管辖问题。指出了不适合由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包括调查取证困难、难以保护国家利益等。同时,讨论了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之间在案件管辖上的矛盾,原因是分工不明确和案件的复杂性。实际操作中,存在职能管辖错误的现象。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的重要性。该原则规定了国际刑事法院在何种条件下能够行使管辖权,强调国际刑事法院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补充而非替代。此外,本文介绍了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的具体规定和运作机制,并探讨了完善该原则的途径,包括限制检察官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