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
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除了要求行为人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外,某些犯罪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对于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如果不予处罚,则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以上规定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精神。
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这个概念比法人更为广泛,除法人以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指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也是单位犯罪的主体。
犯罪集团的构成条件及特点。犯罪集团至少由三人组成,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的性。成员基于共同犯罪目的而结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危险性严重,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文章还强调了刑法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定义,以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鼓励进行法律咨询。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自然人主体需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某些犯罪还要求有特殊身份。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不同阶段的责任划分,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精神。单位主体则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如果公司依法成立且犯罪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单位犯罪,则构成单位犯罪。但如果公司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设立或将其犯罪行为作为核心业务活动之一,应认定为个人犯罪。此外,尚未成立公司的股份协议在设立过程中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