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出资额。如果股东以货币出资,应当将货币出资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如果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如果股东未按照规定缴纳出资,除了需要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1. 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出资不实的股东及时补缴不足部分,并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之间建立了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通过协议将彼此联系在一起。当一个股东未按约定缴纳出资时,不仅破坏了信任关系,还给其他已经履行义务的股东带来风险。
当债权人面临无法清偿债权时,通常会采取一切办法让其他股东为其债权买单。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债权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如果有股东出资不实,可以要求其他股东在该股东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这导致其他实际出资股东可能获得较低的利益但承担较高的风险。
2. 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根据公司章程主张权利。
公司章程实质上是股东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就出资等相关事项达成的协议,用于明确各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股东在公司成立后一直未按照章程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就违反了股东之间的义务,当然应当对已经履行义务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3. 实缴出资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向未足额出资股东追缴出资或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向公司缴纳出资,并取得股权,与公司形成实际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基于这一关系,公司可以向未实际缴纳出资的股东主张债权,要求其完全履行出资义务,补缴剩余资本,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管提供借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公司不得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这些人员提供借款,相关行为无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规所得应归公司所有。此外,不符合特定情形的人不得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犯罪被判处刑罚、破产清算公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