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是可行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此外,根据“更优权利条款”的存在,承认与执行已撤销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也是可行的。第5条主要规定了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七种情形,其中前五种规定于第1款,后两种规定于第2款。
第1款主要涉及裁决本身的效力和程序事项,是明确的规定,因此各国实践中的差异相对较小,问题不大。
第2款是较为灵活的规定,包括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国的主管机关认为争议事项不得提交仲裁,或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违反该国公共秩序的两种情形。
对于第一种情形,通常每个国家的国内法都会特别规定某些事项不得仲裁。这些事项主要涉及非民事、非商事领域的争议,或者涉及一国的重大利益,因此不适宜交付仲裁解决。因此,一旦发生纠纷,通常只能采取诉讼等与仲裁相对的手段来寻求救济。例如,婚姻问题、反托拉斯问题、破产问题、知识产权的有效性问题等都是许多国家规定的不可仲裁事项。
如果某外国的仲裁机构对被请求国法律规定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作出仲裁裁决,被请求国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该裁决。
然而,随着各国对仲裁事项范围的逐渐扩大,各国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态度。现在,一些被一国禁止仲裁的事项,如果其他国家对其作出仲裁裁决,也可以得到承认和执行。
考虑到国际商事仲裁的国际性质,即使某一仲裁解决的争议在被申请承认和执行国属于不可仲裁事项,只要承认和执行该仲裁裁决不会影响本国公共秩序,就可以承认和执行,而不必过分关注争议是否适合仲裁。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区别。涉外仲裁主要涉及对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海事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其差异体现在仲裁机构的选定、仲裁规则的选定和仲裁裁决的终局性方面。涉外仲裁允许当事人选择不同国家的仲裁机构,允许协议确定仲裁规则,但其裁决是否终局受具体国家规定影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国际投资法领域的ICSID裁决撤销程序的重要性。它是《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裁决撤销理由和程序的规定。当事方可根据规定的理由向ICSID秘书长提出撤销裁决请求。此外,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仲裁庭组成不适当与仲裁庭成员有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