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原告与第二被告签订了一份船舶保险合同,该合同的险种为一切险,保险期为一年。2006年3月27日,保险船舶在鄱阳湖水域停靠中铁大桥局为建设九江大桥而临时搭建的14、15号栈桥码头进行卸货作业时,不慎撞毁了该码头设施。事发后,原告立即向第二被告报案,第二被告在勘查了事故现场后,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免赔事故为由,拒绝了原告的理赔请求。原告只得与受损单位自行达成赔偿协议,并支付了200,000元的赔偿金。随后,原告于2007年6月3日在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对两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在扣除保险合同约定的免赔额后,支付由保险船舶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款项为170,000元,并赔偿因其违约拒赔而导致的行息损失为11,781元。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发生在通海水域的船舶碰撞事故属于海事纠纷,如涉及诉讼,应由海事法院管辖。两被告以鄱阳湖是通海水域为由,对蜀山区法院对本案的受理提出了管辖异议,并在该异议被驳回后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原告代理律师针对两被告的异议提出了抗辩理由:通海水域是指与通海口直接相连的水域,如长江。鄱阳湖虽然通向海洋,但是它是通过长江通向海洋的,并不直接与通海口相连,因此不能被视为司法解释中所称的通海水域,所以被告的管辖异议是不能成立的。这一观点被一、二审法院采纳。
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不承担因保险船舶碰撞桥和桥的附属设施造成的损失的赔偿责任。两被告认为,受损设施是为建造九江大桥而建的设施,是大桥的附属设施,因此造成这一设施损失的碰撞事件是被告免责的。原告代理人提出了抗辩理由,认为该设施是为建造九江大桥而临时搭建的作业设施,九江大桥建成后,该设施将被拆除,因此它并不是大桥的附属设施和组成部分。这就好比建造大楼需要搭建脚手架,但脚手架并不是楼房的组成部分一样。
两被告不仅认为受损设施是九江大桥的组成部分,还认为栈桥是桥的一种,因此受损设施本身就是桥,碰撞导致其受损也不属于被告的赔偿范围。原告代理律师通过权威辞典对“桥梁”、“栈桥”、“码头”和“栈桥码头”进行了解释,并论证了栈桥属于桥,而栈桥码头则属于码头,只不过是栈桥结构的码头,从其功能用途上来看,它本质上不是供人和车辆通行的桥,而是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的码头。
航行中产生的额外费用,包括港口费、船员工资和给养等船舶消耗费用、船舶修理费、货物灭失损失费、运费损失费、特殊费用和保险费等。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不能列入共同海损的费用范围。
船舶碰撞造成的损害,包括船舶损失赔偿、船载货物损失赔偿以及人身伤亡赔偿的范围和赔偿方式。船舶损失分为全损和部分损失,赔偿方式有所不同。船载货物的损失赔偿取决于全损或部分损失。负有过失的一方应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
泰安市xxx有限公司与江*万xxxx有限公司、**金樽石油管材有限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进行了部分维持和部分变更。维持了原判的二、三项,变更了一审判决中关于货款、利息、违约赔偿金和律师代理费的判决。本案经过二审终审判决。
如何向法院起诉不赔偿轻微伤的打人者。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等条件。被害人可以递交起诉状,如书写有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