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
(2007)昌刑初字第150号
公诉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郭卫峰,男,37岁(1969年8月23日出生),出生地江苏省,汉族,初中文化,农民,住江苏省通州市二甲镇圩洪村十三组。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06年11月15日被羁押,同年11月29日被取保候审。 辩护人王振鹏,北京市华鹏律师事务所律师。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以京昌检刑诉字[2007]第100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郭卫峰犯交通肇事罪,于2007年1月31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赵磊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郭卫峰及辩护人王振鹏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2006年10月11日9时许,被告人郭卫峰驾驶“松花江”牌小型普通客车(车号:京GDP176)由西向东行驶至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白坊路中国农业银行门口处,将由南向北行走的李玉海(男,95岁)撞伤,后被告人郭卫峰用肇事车辆将李玉海送往医院,并在医院向公安机关自首。李玉海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经昌平交通支队认定,被告人郭卫峰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本案审理期间,被告人郭卫峰与被害人李玉海的家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已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14万元。 上述事实,有证人张秀兰、李广春、王丽、刘亚明、于九成的证言,公安机关出具的被告人到案经过、工作说明,现场勘查笔录、示意图、照片,车辆检测记录单、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尸体检验鉴定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机动车驾驶证、户籍证明及被告人郭卫峰的庭审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足以认定 。 本院认为,被告人郭卫峰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后未保护现场并未及时报案,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予惩处。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郭卫峰犯交通肇事罪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郭卫峰犯罪后自首,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经济损失,确有悔罪表现,依法予以从轻处罚并宣告缓刑。对于辩护人提出的关于被告人郭卫峰能够积极进行民事赔偿,建议法庭对其从轻处罚的意见,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郭卫峰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审 判 长 胡爱军 人民陪审员 梁 建 人民陪审员 吴秀菊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二日
书 记 员 黄德强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