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辩护是指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基于某种原因或无原因地拒绝自己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一种权利。被告人可以拒绝自己聘请的律师,也可以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律师。
拒绝辩护是指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基于某种原因或无原因地拒绝自己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一种权利。
拒绝辩护的对象可以是自己聘请的律师,也可以是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律师。
案情描述:
甲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甲聘请两名律师乙、丙为其辩护,庭审期间,甲以丙不认真辩护为由拒绝丙为自己辩护,合议庭商议之后准许,庭审继续。
案例分析:
本案中,甲涉嫌故意杀人罪,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属于应当法律援助的情形,甲本身有2名律师,即使拒绝丙的辩护,仍有乙为其辩护,所以合议庭仍然可以继续进行审判活动。
根据《高法解释》第二百五十四条,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或指派律师的,合议庭应当准许。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后,没有辩护人的,应当宣布休庭;仍有辩护人的,庭审可以继续进行。
对于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部分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后,没有辩护人的,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对该被告人另案处理,对其他被告人的庭审继续进行。
重新开庭后,被告人再次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的,可以准许,但被告人不得再次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要求另行指派律师,由其自行辩护。
被告人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形,重新开庭后再次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的,不予准许。
根据第二百五十五条,法庭审理过程中,辩护人拒绝为被告人辩护的,应当准许;是否继续庭审,参照适用前条的规定。
根据第二百五十六条,依照前两条规定另行委托辩护人或指派律师的,自案件宣布休庭之日起至第十五日止,由辩护人准备辩护,但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自愿缩短时间的除外。
1、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人拒绝辩护:
只能拒绝一次,拒绝指定的辩护律师的,需要正当理由,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必须有辩护律师。
2、一般案件:
可以拒绝两次辩护,拒绝两次后,自行辩护。
被告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或指派律师的,合议庭应当准许。
应当法律援助的情形: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本人及其近亲属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2、具有盲、聋、哑等生理缺陷的被告人。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4、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5、未成年人。
6、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中的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
可以法律援助的情形:
1、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
2、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3、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4、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案件。
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人家属与被告人之间的交流限制以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家属必须遵守法庭纪律,未经批准不得与被告交流。对于违反法庭秩序的行为,审判长有权制止,情节严重者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开庭前需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相关文书并通知检察院、辩护人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辩护理由及相关法律规定。辩护理由包括法律适用和情理角度的辩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罚金和有期徒刑等。辩护人最终提出对被告人的处理建议。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辩护词。辩护人基于相关法律规定,从认定犯罪事实和法律适用两方面进行辩护。首先,对照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减轻刑事责任的情况;其次,就犯罪构成、罪名、是否满足轻罪条件及诉讼程序合法性展开辩论。最后,提出处理建议。依据《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答辩技巧。公诉人应正确驳斥被告翻供,强调侦查活动的合法性;果断反驳辩护观点,阐明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在多被告人的庭审中,否定比较式的辩护观点,坚持指控权;防止辩护人将观点强加于人,并体现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同时,庭审辩论艺术要求论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