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恋人之间为使双方感情升温互赠财物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恋情解体要求返还财物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本文中讲述两个这样的案例:婚前互赠财产,双方分手财产是否返还?类似的情况,法院却做出了不同的判决,原因何在呢?
借婚索房女方被诉骗财房要退
相识与购房
今年2月,陈先生结识了一肖姓女子,两人很快确定恋爱关系。不久后,肖某提出与陈先生结为秦晋之好的条件是陈先生以她的个人名义购买一套房。为了尽早解决这个终身大事,陈先生以肖某的名义在番禺区大石镇某花园购买了一套房,并进行了装修和购置家具电器,总共花费了37万多元。
骗财与诉讼
然而,肖某在搬进新居后很快拒绝继续与陈先生来往,使陈先生感到被骗财,严重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于是将她诉至法院。番禺法院受理后,根据陈先生的申请,查封了涉案房屋及其中的家具电器。随后,肖某表态愿意返还购房款项、装修和家具电器的款项。最终,两人通过庭外和解的方式,陈先生撤诉,平静地解决了纠纷。
女方无错法院判获赠财产可不还
相识与购房
2003年9月初,小郑和小麦相识并陷入爱河,很快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今年2月12日,小郑支付了首期房款,小麦作为购房人,在番禺区石基镇富怡路某花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并领取了房产证。首期款、家具电器和其他购房税费,小郑一共花费了6.4万多元。
赠与与诉讼
然而,不久后两人的恋爱关系结束。小郑认为自己之所以以小麦的名义花费6万多元购买房屋,完全是考虑到两人最终会结婚,因此该房产应视为附条件的赠与物。由于两人分道扬镳,小郑不想白白损失财产,因此他将小麦诉至番禺区法院,要求撤销赠与并返还受赠的财物和款项。
法院判决
番禺法院审理认为,在小郑和小麦的恋爱期间,小郑自愿以小麦的名义购买房屋并在其名下申领房产证,符合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目前没有法定撤销赠与的情形,因此小郑的起诉未获支持。
法官释案受赠人有过错赠与才可要回
案例对比
为什么小郑无法要回赠与的房产,而陈先生却成功解决了纠纷呢?
法官解释
审理法官指出,亲密朋友之间自愿的互相馈赠,在不违法、不违背社会道德的情况下,赠与即成立并受法律保护。一旦赠与物已转移并交付使用,赠与人就无法撤销赠与或要求受赠人返还。在小郑的案件中,他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以结婚为附加条件才将房产赠与小麦的。因此,小郑的赠与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撤销条件,不能被撤销。至于两人的恋爱关系终结,并不影响赠与合同的合法性和成立。因此,小郑败诉。在第二个案例中,司法实务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赠与人因受赠人的过错行为导致恋爱分手,赠与人应有权撤销赠与。然而,对于那些通过欺骗感情来骗取财物的个别人,如果对所有案件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将不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婚姻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