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亲人被公安机关抓走并关押在看守所,您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您应该与办案的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联系,初步了解亲人被抓的情况。您需要确认是否确实被抓,并了解可能的犯罪和违法事实,以及事情的严重程度。
作为犯人的家属,您有权了解亲人被抓的原因和羁押的场所。根据法律规定,传唤和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传唤和拘传的形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在拘留犯人后,除非有侦查需要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应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地点。
如果您的亲人被拘留数十日没有任何消息,既没有收到拘留通知,也没有公安部门的电话联系,可能是因为犯人在外地被抓,拘留通知被寄往犯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但由于无法联系到犯人家属,派出所无法通知您。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不会忽略通知家属的程序,因此您不必过于担心。您可以直接联系当地派出所,了解是否有拘留通知,从而得知犯人被羁押的地点和原因。
如果您确认亲人被拘留或逮捕,并知道羁押的场所,但非常担心亲人在看守所的生活状况,担心是否受到刑讯逼供或同住犯人的欺负等,您唯一的选择是聘请律师前往看守所会见犯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在侦查阶段,只有律师才能会见犯人,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为了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家属在法院判决之前是不能探望犯人的。
治安拘留的法律性质和依据。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针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期限一般为1日至15日。其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存在明显的区别,包括法律性质、适用对象、目的和结果等方面。
治安案件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按照法律,年满14周岁的人被视为具有治安案件责任年龄,处罚时会从轻处理。对于特定情况如年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年龄超过70周岁、怀孕或哺乳婴儿等,可能会免除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和特殊群体的权益,维
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对于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制止违法侵害行为时,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于事先挑拨、斗殴等行为,应受到处罚。行为人准备实施但未达目的,或因意志以外原因未成功,可从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治安拘留的保释条件包括:当事人对拘留处罚不服、依法申请了行政复议或提起了行政诉讼、已向行政机关提出了暂缓执行的申请,并且提供了保证人或交纳了保证金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9条规定,担保人应当保证被担保人不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