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取代了2020年12月31日之前有效的《婚姻法》。在此之前,《婚姻法》对婚前聘礼的规定将失效。根据《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如果彩礼是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物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男女双方未共同生活,可以根据最高院1993年的相关规定,考虑财产的来源,并进行合理的分割。
如果婚姻持续时间较短,并且给予彩礼的一方因此遭受生活困难,可以根据上述规定的第8条,给予生活困难的一方适当倾斜的处理。
如果彩礼仅由一方家庭占有,而未转入男女双方的共同财产中,那么它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仍需要考虑当事人送彩礼的目的性。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第(二)、(三)项的立法本意,应根据公平和合理原则进行酌情返还。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婚姻期间婚前财产收益的归属问题。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及收益的归属方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前财产包括个人合法收入、婚前取得的财产权利、婚前财产的孳息以及婚前财产形态的改变等。
夫妻离异后房产的分割方式。婚前房产的分割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涉及婚前个人财产购房、父母资助购房等情形,离婚时房产归属和补偿方式有法可依。婚后房产的分割则依据婚后双方父母资助购房、按揭购房等情形进行分割,同时需要注意保留个人财产的证据。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