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律师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开庭审理
时间:2025-03-0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目前有很多人在发生纠纷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原告也找了律师来给自己打官司,但是律师跟原告反映,该案件的证据不太充分,让原告担心无法顺利开庭,那原告律师证据不充分怎么开庭?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一、案件受理即应开庭审理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人民法院受理了案件,就应该进行开庭审理,除少数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不同性质的案件有不同的情形。
二、证据不足不是开庭的前提条件
开庭审理和证据不足之间的关系是,应该先经过开庭的质证和辩论,才能确定证据是否不足。证据不足是在开庭审理后确定的结论,而不是在开庭之前就决定是否开庭。因此,只有经过开庭审理,才能确定证据是否充分。
民事诉讼中原告提不出证据的后果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没有义务为原告或被告调取证据。原告如果不能提供证据,有可能承担败诉的风险。
法院调取证据的情况分为两种:
一、依职权调取证据
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 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
- 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事项。
二、依申请调查取证
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 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 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民事诉讼中原告败诉的主要原因
民事诉讼中,原告败诉的主要原因包括:
- 主体不适应:原告没有诉讼的主体资格,与所诉讼事项没有利害关系。
- 告错了对象:原被告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被告的职务行为,而起诉的是被告个人等。
- 超过诉讼时效:原告在诉讼时效之外行使诉讼权,未有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情形。
- 管辖错误:将行政案件当作民事案件诉讼等。
- 举证不能:原告不能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合法或存在重大瑕疵,法院不予采信。
- 索赔过高:在一些侵权案件中,原告索赔金额过高,明显超出实际损失,导致损失大量诉讼费用。
- 合同无效:因签订的合同无效,原告自身有过错,应承担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
-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