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讯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39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提讯也被称为检提。
审查起诉阶段的提讯具有三项主要任务:
在进行提讯工作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提讯工作必须遵守刑诉法、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内部规定。合法的提讯包括形式合法和内容合法。形式上,提讯应由至少两名检察人员进行,书记员一般不应独立进行,提讯应在规定场所内进行,提讯笔录项目完整,嫌疑人、讯问人、记录人核对笔录并分别签名确认。内容上,应严禁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言辞证据,要保障犯罪嫌疑人充分进行辩解和辩护,阅读并要求修改笔录,进行揭发检举等权利。
检察人员在提讯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不能因为事先对案件卷宗的审查而先入为主,主观地认定犯罪嫌疑人已经构成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对于犯罪嫌疑人在预审阶段的供述,不能主观地认为已经如实供述或虚假陈述。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作为判断真实性的标准。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也会影响供述的特点。提讯人和记录人的主观因素也会导致供述与供述笔录间存在差异。
提讯要求嫌疑人如实供述涉案的犯罪事实,同时也要充分倾听并重视嫌疑人无罪或罪轻的各种辩解。特别是对于嫌疑人针对有罪指控所做的辩解,应引起案件承办人的高度重视。必要时,要在审查过程中排除辩解,以满足起诉条件。另外,提讯应全面讯问,重点询问羁押和强制措施情况、除出生日期和年龄外的相对问题、文化程度和简历、对涉嫌罪名的异议、家庭情况、到案情况、是否有揭发检举等。
规范是提讯工作的前提。提讯工作应按照一检一书的配置进行,使用规范语言进行讯问,避免使用诱导性、指示性或欺骗性发问。提讯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讯问提纲应详尽,提讯笔录应记录完整,用词准确,讯问人应校阅并签名确认。
提讯工作需要全面、周详的计划。计划包括讯问提纲的制定、相关学科领域或基本常识的准备和学习,以及讯问人和记录人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准备。
提讯工作应杜绝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提押嫌疑人至提讯室的过程中,应保证两人提押,提讯人应始终保持在嫌疑人身体侧后方半米的位置。讯问过程中,应避免正面近距离接触,核对笔录或物证时,应让嫌疑人坐在原位。嫌疑人在笔录上签字时,应选择提讯台以外的位置,讯问人应处于嫌疑人身体侧后方半米的位置。此外,应避免嫌疑人接触卷宗材料,随时观察嫌疑人的情绪或生理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股权融资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股权融资成本包括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同时也涉及机会成本这一隐性成本。融资成本率是企业融资过程中着重分析的指标,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要求从更深层次考虑融资的其他相关成本。对于内源融资,虽然无需实际支付融资成本,但留存收益也应
行政相对人的内涵与外延,指出行政相对人是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和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类。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内容。行政相对人的概念确立有助于明确其作为另一方当事人
间谍罪的概念、构成特征以及哪些行为构成间谍罪。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其侵害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只要实施了间谍行为,即构成间谍罪,不论是否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参加间谍组织包括履行加入手续或在非常情况下事实上已作
财产保全这一保障生效判决有效执行的重要法律制度。其中重点分析了对到期债权的诉讼保全与到期应得收益的保全之间的区别。包括两者对象、法律规定、法律文书种类和权利的不同。理解和正确应用这些概念对于法律实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