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程序的终结是指在以下情况下,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最终结束破产程序:债权人通过破产程序得到全部或部分清偿,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破产的继续已无意义。
1. 破产企业通过和解与整顿扭亏为盈,按照和解协议偿还了债务。
2. 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再进行破产程序已毫无意义。
3. 破产财产分配完毕,债权人的债权已得到全部或部分满足。
破产程序终结应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副本送达有关单位。裁定书的内容应予公告。
1. 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及相关材料。
2. 法院接受材料后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 法院决定受理后,指定管理人,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
4. 管理人履行相关职责,包括接管企业财产、审核申报债权、追回财产等。
5. 召开债权人会议,由法院指定主席,选举债权人委员会,审议管理人的方案。
6. 管理人实施债权人会议通过的方案。
7. 法院宣告破产。
8. 管理人制定财产变价和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
9. 破产程序终结。
10. 注销企业。
1. 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或债务人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法院裁定宣告企业破产。
2. 成立清算组:法院在宣告企业破产后15日内成立清算组,由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3. 破产企业的全面接管:清算组接管企业财产、文件、合同等,并对企业进行管理。
4. 破产企业的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包括资产、债务、涉诉案件等情况。
5. 破产财产的清理、清算:清算组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权属界定、评估、处理和分配。
6. 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并进行分配:清算组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并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
7. 制定破产清算报告:清算组制作破产清算报告,提交债权人会议和法院。
8. 注销企业:提请法院终结破产程序,清算组撤消,破产企业注销登记。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用人单位进行裁员的条件与程序。条件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转产或技术革新等情况下,可依照法律规定裁员。程序上,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制定裁员方案,最终经过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裁员。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企业破产后的债务处理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织来清理债权债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文中还提到了未成立清算组织的后果及变更清算组织为新的诉讼主体的实践情况。整个程序旨在平衡企业、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