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同居 > 何为同居财产的分割程序

何为同居财产的分割程序

时间:2024-08-27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167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男女在未结婚前会选择在一起同居生活,同居生活时双方可能共同添加一些财产,那么何为同居财产的分割程序?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法律如何规定同居财产的分割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同居财产分割程序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规定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2020年12月31日前生效的《婚姻法》相关条款已被《民法典》替代,相应的司法解释也失效。

同居财产分割前的规定

在《民法典》生效前,同居财产的分割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清点和估算全部财产:首先确定私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归属,并估算共同财产的价值,经双方认可。2. 确认每一项财产的产权:确定每一项财产应归属于谁。在共同生活并开始共同购置或拥有财产后,常见的财产包括家具、家用电器、房产、汽车、银行存款、股票、期货、债券、艺术品、古董、名贵宠物和花卉等。如果双方在购置财产时没有约定,根据理论原则,产权应根据登记或落户的名义确定(如房产、汽车、银行存款、艺术品、古董等)。对于不需要登记的财产,原则上由购买、使用、照顾和保管的一方所有。对于不可分割的共同购买、使用、照顾和保管的财产(如家用电器、家具、宠物等),应通过协商决定由一方完整获得,而另一方获得相应的价值补偿(可以是现金、债权、股权、期权、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或实物等)。对于不适用上述原则的情况,双方应协商解决。3. 合理分割财产:由于产权并不能反映合理或真实的状况,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财产进行合理调整和分割。

法律规定同居财产的分割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对于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按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的精神处理。由于《婚姻法》是调整夫妻身份及其财产关系的专门法律,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应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处理。然而,由于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双方没有形成法律上的夫妻身份关系,因此无法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处理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而应适用《民法通则》等法律有关共有财产处理的规定。因此,如果男女双方不再同居,希望分割同居期间的财产,首先需要对财产进行清算,估算出财产的价值。其次,要确认每一项财产的所有权。最后,对财产进行合理的分割。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同居子女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

    同居子女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及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问题。协议具备合同法规定的要件即具有法律效力。抚养费标准根据是否有固定收入而定,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

  • 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

    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及解除过程。事实婚姻需满足同居行为始于199月日以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共同居住且具备结婚实质要件。解除事实婚姻需先确定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然后提起离婚诉讼或解除同居关系。财产分割时,应照顾妇女和儿童利益,考虑实际情况和双方过错程度。

  • 事实婚姻诉讼离婚是否需要开婚姻证明?

    事实婚姻诉讼离婚时是否需要开具婚姻证明的问题。根据《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事实婚姻诉讼离婚不需要开具婚姻证明。对于不同时间段的未办理结婚证的事实婚姻,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双方需到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同居生活证据,以依法确定婚姻关系及财产分割。

  •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程序及注意事项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对于没有领结婚证的双方,如果打算分开,可协商解除并签订协议,明确财产分割、孩子抚养等问题。若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可直接分开或向法院起诉。此外,解除同居关系后需保留相关证据以避免重婚罪风险。

  • 结婚的条件
  • 台湾“高等法院”审理同居关系案件
  • 重婚和非法同居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