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投资总额在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审批权限以内,并且不需要国家调拨原材料,不影响能源、交通运输、外贸出口配额等全国综合平衡的外资企业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在国务院授权范围内批准设立。
一旦外资企业获得批准,设立地的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在批准后15天内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如果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的产品涉及出口许可证、出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或者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需要事先获得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同意。
外国投资者在提出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之前,需要向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提交一份报告,内容包括设立外资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规模、生产产品、使用的技术设备、用地面积及要求、需要用水、电、煤、煤气或其他能源的条件及数量、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等。
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在收到外国投资者提交的报告后30天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外国投资者。
外国投资者在设立外资企业之前,需要通过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资企业章程、外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人选)名单、外国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和资信证明文件、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书面答复、需要进口的物资清单、其他需要报送的文件。
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和外资企业章程必须用中文书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人选)名单、外国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和资信证明文件可以用外文书写,但必须附上中文译文。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国投资者共同申请设立外资企业,需要将他们签订的合同副本报送审批机关备案。
审批机关应在收到申请设立外资企业的全部文件后90天内决定是否批准。如果审批机关发现文件不齐备或有不当之处,可以要求限期补报或修改。
一旦设立外资企业获得审批机关的批准,外国投资者应在收到批准证书后30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外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即为该企业的成立日期。
如果外国投资者在收到批准证书后满30天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批准证书将自动失效。
外资企业应在成立之日起30天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中外合资企业的设立程序及其性质与特征。设立程序包括立项、洽谈、签约、审批、登记和注册。中外合资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其设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采用审批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其生产经营活动享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保护投资者合
外商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包括公司名称核查、申请外商投资批文、申请外商投资批准证书等步骤。还需要办理相关证照,如公司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等。此外,还需要办理外汇登记证、税务登记表等法定手续。整个过程需要委托代理机构协助完成。
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投资审批、备案、申请设立、审批流程、报告要求等。外资企业需提交相关文件并获得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设立。设立后需进行备案和税务登记,若未按要求完成,审批证书将自动失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实施通知,包括登记管辖、出资权属证明、变更登记、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程序、分支机构的注销登记、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的时间、合伙企业的年检以及合伙企业法出台前原登记的个人合伙和合伙型私营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