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能力证明文件是用于证明投标人具备履行经济合同实际能力的文件。其包括以下内容:
投标人基本情况表是用于提供投标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企业财务状况表是用于展示投标人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近五年企业履约情况表是用于记录投标人近五年来履行合同的情况,包括合同履行情况、合同金额、履约率等。
财务报表是用于提供投标人的财务信息,包括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
银行授信是用于证明投标人在银行获得的信用额度,以及银行对其履约能力的认可。
重合同守信用认证是用于证明投标人在过去的合作中是否守信用、履行合同。
拟派出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是用于提供投标人拟派出的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信息,包括姓名、职称、从业经历等。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是用于展示投标人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情况。
投标人和拟派出项目经理“类似工程业绩”是用于展示投标人和拟派出项目经理在类似工程中的业绩情况。
其他资料是用于提供其他与投标人履约能力相关的证明文件,如荣誉证书、奖项证明等。
审查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主要涉及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审查方法如下:
审查支付能力时,应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的注册资本、资金来源、银行存款、交款能力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支付能力。
审查生产能力时,应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交货能力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生产能力。
审查履约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审查合同的效力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等。在审查合同时,应认真分析合同是否存在以上情形,并分析其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
合同的效力与主体的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应审查其是否具备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若主体不具备法律规定的资格,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对于无权代理、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的合同,应明确指出其可能导致合同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
需要注意合同是否附有条件或期限,以确定合同的效力和履行义务的时间。
合同中可能存在无效的条款,如免责条款和仲裁条款。特别是《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的免责条款,应予以审查。
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先合同义务是在合同订立之前,双方应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承担的法律义务,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和诈欺禁止等内容。后合同义务则是合同关系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履行的义务,旨在维护合同效果或协助处理合同终了的事
合同履行期限变更的条件,包括具备合同履行变更的客观事实情事、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生效以后且履行终止以前、变更非当事人所能预见且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以及合同履行变更导致原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等条件。在适用这些原则时,必须把握好“度”,确保变更条件得到合理判
履约能力证明文件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为投标人基本情况、财务状况、近五年履约情况、财务报表等十个部分。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审查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包括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审查方法。最后,文章还提及了合同效力问题的审查,包括合同无效的情形和主体资格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迟延履行解除合同前宽限期的规定。指出宽限期一般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同时详细阐述了迟延履行对合同解除的影响,并列举了四种不同情况下迟延履行是否构成根本违约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