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的分割对于家族产业可能导致控股权的变更或丧失,进而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正常进行。而债权的隐匿性较强,诉讼时效短,如果被继承人本人未明确,可能会导致继承权的丧失。此外,当今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使得许多权利关系相互交织,增加了财产分配的复杂性。
收藏品由于所有权证明难题以及不宜分割的属性,其鉴定和定价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收藏品及其附着价值得以传承,对于收藏者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离婚和同居关系的普遍存在导致家庭关系越来越复杂。多次婚姻、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以及同居者的存在使得建立在家庭关系上的财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富人和名人在这方面的情况尤为明显。
对于离异的配偶,如果承担了每月的赡养费,但突然死亡,这笔赡养费是否应从遗产中扣除成为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配偶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原本打算一次性支付赡养费,但考虑到对方管理财产的能力以及担心再婚后财产被再婚配偶侵吞,因此选择每月支付。然而,现任配偶、父母和子女可能不承认这一情况,从而导致双方诉讼。通过在遗嘱中进行说明或设立遗产信托,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尽管同居者在法律上没有继承权,但对于很多无需登记且难以确定归属权的财产,同居者通常会主张自己的权益。例如,四川的“包二奶”案件中,当事人在遗嘱中将财产留给了所谓的“二奶”,这引发了当事者配偶和子女的争议,导致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诉讼。最终,法官基于道德考虑将遗产判给了原有的法定继承人,无形中剥夺了死者设立遗嘱的权利。
健康问题的复杂化使得一些人在死亡边缘多次起死回生。这样一来,生命垂危之前所立的遗嘱很可能会被新的遗嘱取代。如果某些人的病情反复,经历了更多的人生阶段,就可能对遗嘱进行多次修改,导致存在多份遗嘱的情况。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如果存在多份遗嘱,以最后一份有效的遗嘱为准。
汽车牌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问题。随着《民法典》的生效,车牌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它只是车辆的标识,属于许可证。而机动车作为一种财产,可以继承。遗产范围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和法律允许的所有生产资料等。根据法律规定,某些财产不得继承。
遗产分配权的代理权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遗产分配权。同时,放弃继承权是继承权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示,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书面方式更慎重,有助于稳定遗产再分配。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