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作为一种非生产性借贷方式,以其高利率而闻名。借高利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个人生存需求,而非扩大再生产或投资。据调查,只有11%的高利贷资金真正用于再生产,而89%用于消费,尤其在农村地区。
借高利贷的消费主要用于应对天灾人祸、治疗疾病、婚丧嫁娶、子女学费、偿还旧债以及生意资金投入。借贷者是普通社会大众的一员,对于这种民间借贷关系,并没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过错。相反,高利贷的高利率使借贷者承受巨大痛苦。如果诉诸法庭,法庭不会支持借贷者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但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一标准的将被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同时,《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因此,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是一种剥夺借贷人私人财产的残酷手段,尽管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常见的高利贷方式是所谓的“驴打滚利滚利”,即利息转为本金,本金利息翻倍,借贷者无法偿还借贷而导致破产。有些人甚至在家破人亡后,仍然受到高利贷的骚扰,失去生存的希望,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高利贷不仅不受国家保护,还会受到严厉打击。虽然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高利贷罪名,但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触犯刑法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了逾期利率、违约金或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其他费用,也可以同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由此可见,民间借贷的利率在24%之内,受到法律的保护。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
给未成年放高利贷、未成年抢劫和未成年杀人的法律判决情况。向未成年人发放高利贷是违法的,若构成高利转贷罪或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判五年监禁并罚款。未成年抢劫和杀人的判决则视情节轻重而定,可能涉及有期徒刑、死刑和罚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