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扶养协议采用合同形式,而遗赠采用遗嘱形式。
遗赠扶养协议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而遗赠属于死后生效的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必须是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集体组织,而遗赠中的受遗赠人可以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遗赠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遗赠是无偿的行为。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明确的意思表示。而遗赠扶养协议中的当事人不适用该规定,因为遗赠扶养协议本身就是遗赠人与扶养人就扶养、遗赠相关事宜达成合意的一种书面表示,从协议成立之日起开始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遗赠扶养协议,遗赠人享有受扶养的权利,但同时应当承担生前妥善保管遗赠财产并在死后将财产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义务;扶养人享有在遗赠人死后取得遗赠财产的权利,但必须承担对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因此,遗赠扶养协议中扶养人的权利只能在受扶养人死亡时实现。
遗赠是指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死后赠给国家、集体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遗赠具有以下特征:
遗赠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受遗赠人可以是国家、集体组织,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包括财产义务。
遗赠须由受遗赠人亲自接受,并明确表示接受时才发生遗赠的法律效果。
遗赠是在遗嘱中规定的,须以遗嘱的方式进行。
受遗赠人无权参与财产的分配,仅能从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或遗嘱执行人处取得受遗赠的财产。
遗赠扶养协议是指公民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订立的有关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务合同。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的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在适用上具有优先性。当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内容相抵触时,遗嘱无效,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
遗赠扶养协议中扶养人的权利只能在受扶养人死亡时实现。
扶养人应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因为《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务合同,扶养人应承担对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
遗赠扶养协议的当事人应为遗赠人和扶养人,不宜使用遗赠人、受遗赠人或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称谓。根据《继承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或集体组织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时,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其支付的供养费用一般不予补偿;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时,则应偿还扶养人或集体组织已支付的供养费用。
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问题。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而可以是公民或其他集体所有制组织。协议具有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双方需严格遵守。若一方违约,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之间的关系。公民可通过立遗嘱指定财产继承人,同时也可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当两者存在抵触时,遗赠扶养协议优先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部分或全部无效。案例中,莫某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相抵触,法院最终依据协议判决遗产归属。
莫*爷因担心儿子们争夺财产,早做准备撰写遗嘱,但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后,发现儿子们拒绝赡养。后与邻居小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去世后引发遗产争夺案。法院根据继承法和司法解释,判决遗产归属于履行了扶养义务的小杨。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非婚生父女关系及其争议。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抚养费、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被告与原告母亲存在亲密关系,导致原告出生,但自出生以来一直由母亲抚养,被告未履行抚养义务。因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议,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