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内扶养义务的履行条件
婚内扶养义务是一项法定义务,它基于婚姻效力而产生,不受夫妻感情好坏等因素影响。而婚内扶养纠纷大多缘起于双方感情发生矛盾时。婚内扶养对夫妻双方而言,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但其又与债的履行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有条件的。
一般认为,婚姻扶养义务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扶养需要,二是扶养能力。只有当一方有扶养的需要时,另一方才有扶养的义务。这种扶养需要主要包括一方患病或者伤残,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导致生活困难,无独立生活能力。夫妻是共同生活的伴侣,当一方出现这些需要扶养的情形时,另一方在有扶养能力时,便应承担起扶助和供养的义务。只有义务人自己具备进行扶养的能力时,履行扶养义务才具有现实可行性。举例而言,当夫妻二人均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时,一方便不能要求另一方履行扶养义务,此时,二人的生活只能由子女赡养或由社会进行救助。司法实践中,认定一方有无扶养能力,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标准,一般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笔者认为,只要义务人的经济状况能够维持自己和权利人在所在地的基本生活,就应当认为其具有扶养能力。
有观点认为,当一方生活困难但有子女赡养,从而能够维持生活的,另一方便不需要履行扶养义务。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婚内扶养义务具有法定性,子女赡养父母也是履行其法定义务,两者并不冲突。婚内扶养义务是为促进夫妻关系,解决夫妻一方有能力扶养而拒不扶养的情形而规定,因此,只要被扶养人确实需要扶养,扶养义务人便不可推卸。否则,很容易助长夫妻间的不和谐因素,甚至导致遗弃等现象发生。
二、婚内扶养义务的履行方式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当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另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的权利。笔者认为,该规定将婚内扶养义务的履行方式仅仅限定在给付扶养费,将夫妻间的义务履行完全金钱化,似有不妥。
婚内扶养义务是基于双方的夫妻关系而存在的,如果仅仅以金钱方式来履行这一义务,其夫妻关系等于名存实亡。一方如果出现生活困难等情形,而另一方有扶养能力时,则完全可以通过夫妻间离婚后进行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权债务承担等方式获得金钱上的补偿。婚姻法相关规定的精神在于促进双方更好地履行夫妻义务,不使婚姻关系轻易破裂。因此,笔者认为,婚内扶养义务的履行方式不应当仅仅限于给付扶养费,还可以是一方要求另一方进行生活上的照顾、陪护等精神慰藉。因为从精神上给予对方慰藉,本身就是缔结婚姻关系的必然产物,这不仅符合立法本意,也符合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夫妻间相互扶养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夫妻相互扶养义务是法定的,具有法律强制性,无论就财产的归属作出怎样的规定,都不能免除扶养义务。
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相互的,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另一方,有权经过调解或诉讼程序,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对拒绝履行扶养义务情节恶劣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问题。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而可以是公民或其他集体所有制组织。协议具有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双方需严格遵守。若一方违约,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包括执行申请是否受理、法律效力与强制执行、抚养权的强制执行范围、强制执行的限定与保护、保证严肃性与强制力以及倾听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文章指出,法院应当立案受理抚养权强制执行申请,被执行人需履行交出子女义务,同时法院应注意保护未成年
非婚生子女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刘某与孙某共同育有一子,但因孙某患有精神疾病且其母亲年迈多病,无法继续抚养孩子,而刘某生活稳定且有丈夫愿意共同抚养孩子,所以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法院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支持了刘某的请求。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法律保护
中国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男女双方必须登记结婚才能成为合法夫妻。在遗产继承方面,配偶、子女和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未登记结婚的人不是合法配偶,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然而,根据《婚姻法》的特殊条款,对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