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完成后,合同债权的胜诉权已丧失,但合同债务人仍未履行合同债务,不受法律限制。尽管合同债权没有强制执行力,但合同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合同债务,这种履行将产生法律效力。因此,这种债权是一种效力不完全的债权,但债务人仍有可能履行,并且债权人保留对债务人履行的权利。因此,这种合同权利仍可以成为合同权利转让的对象。
对于可撤销的合同,合同效力在撤销权期间届满前处于可撤销状态。如果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合同自然无效,合同权利的转让协议也因失去了转让的对象而无法产生法律效力。然而,如果撤销权人不知道其拥有撤销权并放弃了该权利,该债权仍然存在实现的可能性。
这种合同权利在转让时尚未确定债权的大小,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合同权利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价值。因此,这种合同权利仍然可以进行转让。
如果被担保的债务人按约履行债务,被质押的债权将从中解脱出来,成为完全债权。因此,设定质押的债权可以像设定抵押的房屋一样进行买卖,受让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当然,可以转让已设定质押的合同债权的根本原因在于设定质押并未转移合同的权利,合同债权人仍享有对设定质押的合同权利的一定处分权。
企业应收账款催收过程中选择适格催收相对方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催收相对方应根据合同确定,并注意特殊情况下的变更。同时,分析了保证方式、诉讼时效、支付令作用及相对方财产线索的关注。企业应避免采取非法措施催收,应通过合法途径保护债权利益。
借款过时效后债权人应采取的措施。针对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债权人需要了解借款合同中的还款日期和履行期限,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对于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债权人应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并合理确定追讨债务的期限,同时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原告龙长生与被告种庆星之间的水泥买卖合同纠纷。双方口头约定货到付款,被告因无法一次偿还全部货款而写下四张欠条。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偿还货款及利息。关于案件审理意见存在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债权未超过诉讼时效,被告应承担证明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债权
民间借贷中担保人的保证期限问题。担保人的保证期限由借款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未明确约定,则最长为六个月。在保证期间内,如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担保人可免除责任;若债权人已采取法律行动,则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护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