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张某(女)与林某结婚,并育有一女。由于性格不合,双方经常因家务琐事而争吵。为解决问题,张某曾于2002年9月提出离婚,但后来撤回了起诉。然而,双方关系并未改善。为此,双方于同年12月31日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了财产归属和子女抚养问题。
根据协议,如果张某再次提出离婚,无论是真心离婚还是以离婚相要挟,双方的婚姻关系将终止。协议规定,婚前和婚后财产均归林某所有,而婚生女由林某抚养,张某不能提出异议。
然而,张某在2003年11月再次提出离婚,表示协议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并非真实意思表示。她还称协议违反法律规定,应该无效。她要求抚养婚生女并按照法律规定分割财产。
林某表示同意离婚,但坚持按照协议的约定确定财产归属和婚生女的抚养权。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尽管夫妻可以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和婚前财产达成约定,但这种约定不能以违法条件为前提。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如果附条件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则该行为无效。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本案中的协议以张某提出离婚为前提,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则。任何人都不能通过限制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来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此外,协议约定离婚时子女必须由林某抚养,也与法律规定的原则不符。因此,该协议被认定为无效。
婚姻自由和其他公民权利一样,并非绝对自由,而是相对自由。行使婚姻自由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和离婚的条件和程序,这些规定界定了合法和违法行为之间的界限。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护;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是违法的,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婚姻自由权既不能被侵犯,也不能被滥用。
离婚后的个人自由和结婚证办理流程。离婚后,个人可以选择再次结婚并办理结婚证。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离婚后户口迁移的程序,包括离婚后如何迁出户口、如何分户以及离婚后孩子户口的办理。
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协议内容。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并深入了解后决定订婚,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婚姻美德,维护家庭正常运转,规范婚后生活。协议内容包括了婚姻目的、生育计划、离婚事宜、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甲方婚后事项、乙方婚后事项以及反对家庭暴力等方面的规定,
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的民事起诉状。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支付了医疗费等费用,生活困难,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支付相关费用总计X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原告提供了相关证据和诉状副本。
两个离婚协议的案例。第一个案例中,协议内容存在不平等条款,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被认为是无效的。第二个案例中,关于“净身出户”的协议,视情况而定。女方放弃工作的条款属于道德约束,不属于法律规范调整范围。而关于婚外情导致的净身出户约定,在夫妻自愿签订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