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姻自由 > 婚姻自由原则与婚姻自主权的区别有哪些

婚姻自由原则与婚姻自主权的区别有哪些

时间:2024-02-24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751
《民法通则》第103条规定:“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依照这条规定,一切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也不论与当事人的关系如何,不论是他们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别的亲属以及其他任何人,都是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法律保护。

婚姻自由与法律规定

婚姻自由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权利,但并非绝对自由,而是相对自由。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行使婚姻自由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和离婚的条件与程序,这些规定划定了婚姻问题上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才被视为合法行为,并受到法律保护;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则被视为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婚姻自由的权利既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也不允许当事人滥用。

婚姻自主权与婚姻自由的区别

婚姻自主权是指公民自主决定自己婚姻状况,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它包括结婚自主权和离婚自主权,属于事实层面的权利。即男女双方符合法定条件即可具备结婚和离婚的申请权,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婚姻自主权也是一种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婚姻自由则是婚姻内在价值的体现,是对婚姻自主权的肯定和界定。婚姻自由是对婚姻自主权的肯定,并界定了婚姻自主权的范围。

婚姻自主权的法律属性与婚姻自由的伦理属性

婚姻自主权更多地具有法律属性,而婚姻自由则更具有道德伦理属性。

婚姻自主权常常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以及家庭责任等因素限制了婚姻自主权的实现。因此,婚姻自主权需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来保障。

婚姻自由则常常受到观念和传统的限制。例如,第三者插足现象常常受到舆论谴责,并成为法庭判决的依据,这是对婚姻自由伦理价值的错误评价。

一些国家已经确认无过错离婚主义原则,这是对婚姻自由伦理价值的理性评判。因此,婚姻自主权不应成为婚姻自由的障碍,也不应成为阻止离婚自由的工具。婚姻自主权的扩大会适度增加婚姻自由的限度。

婚姻自主权的真实合意基础与婚姻自由的行使

婚姻作为一种契约和法律行为,必须建立在真实合意的基础上。因此,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遵守契约的相关规定。婚姻自主权必须建立在双方真实合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婚姻自由的内涵。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结婚自主权和离婚自主权的行使并不总是基于真实合意,如欺诈性协议离婚等行为,这需要民法的规范来加以约束并以双方真实合意作为保障。

婚姻自由则更多地体现为一方的自主权的行使,不需要双方的真实合意。例如,无过错离婚原则允许一方自由离婚,而不需要双方的合意。然而,我们所讨论的婚姻自由并不包括蒙昧时代的群婚制度,其中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每个男子属于每个女子。

婚姻作为一种权利,应该可以自由地行使或不行使,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允许性规定而不违反禁止性规定。自由意味着做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事情,婚姻自由也应如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新婚姻法的具体内容

    新婚姻法的具体内容,包括总则、结婚、家庭关系等方面的规定。新婚姻法以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为原则,并强调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结婚年龄、结婚程序、无效婚姻的认定以及夫妻财产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 澳门居民在内地结婚所需手续

    澳门居民在内地结婚的流程与规定。需遵守中国法律,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询问结婚意愿并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宣读声明书后,登记员审查材料并颁发结婚证。此外,结婚登记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国家对婚姻关系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原则等。登记机关为各级

  • 第一个阶段,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中国婚姻法和领事工作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第一个阶段明确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等基本准则,并制定了领事工作任务的初步规定,其中包含领事处理华侨婚姻问题的原则性条款。第二个阶段受到文革影响,中外领事关系受到冲击,领事工作几近停滞。第三个

  • 婚姻自由权的法律保护

    婚姻自由权的法律保护,阐述了我国宪法、民法和婚姻法中对婚姻自由的规定。从国家层面构建了完善的保护体系,确保公民自主自愿决定婚姻问题,不受任何强迫、限制或干涉。

  • 婚姻自由的法律意义
  • 结婚登记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 婚姻法对订婚的法律地位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