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的母亲在三个多月前遭受了一起车祸,导致严重受伤。经过三个月的抢救治疗,她最终不幸去世。在抢救期间,黄某的母亲经历了清醒和昏迷的交替,遭受了极大的肉体和精神痛苦。黄某和他的父亲打算向肇事司机李某提出赔偿请求。他们想知道,对于黄某母亲在生前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他们是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此外,黄某母亲去世后,她的近亲属是否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黄某和他的父亲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能继承黄某母亲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肇事司机李某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提供金钱赔偿,或者黄某母亲在去世前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一种属于债权性质的赔偿。然而,由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是作为自然人的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后果时的一种补救措施,该权利与自然人的人身权利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是自然人人身权利的延伸。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具有专属性,原则上只能由本人行使,而不能转让或继承。因此,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具有专属性,只能由本人行使,而不像其他债权一样具有可转让性。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8条的规定,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才可以转让或继承:一种情况是赔偿义务人以书面方式承诺提供金钱赔偿;另一种情况是赔偿请求人已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因此,在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去世的情况下,其继承人仍然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
首先,如果受害人在生前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例如本案中的黄某母亲在住院期间虽然无法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可以通过代理人提起诉讼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即使黄某母亲去世,黄某和他的父亲仍然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其次,如果肇事方以书面方式承诺提供精神损害赔偿,例如本案中肇事司机李某提供的书面承诺,受害方保存了该承诺,即使受害人去世,黄某和他的父亲仍然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起侵权诉讼案件,原告因被告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原告提出了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承担诉讼费用。文章还提醒原告在诉讼中需注意的风险,如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具体、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等。文章最后列出了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问题。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赔偿数额需结合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水平进行分析。诉讼程序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责任形式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无过错配偶可请求给付抚